临床数据造假入刑并非小题大做

  医药行业临床数据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引发社会关注。410日,最高法审判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司法解释,首次将临床数据造假骗取药品批文纳入刑事处罚,最高可判死刑。

  新闻甫出,笔者不禁要为“临床数据造假入刑”“史上最严的法律”大声叫好!近年来医药行业临床数据造假行为屡禁不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121日,因临床试验数据不真实、不完整等问题,国家食药监总局不予批准的、药企自查申请撤回的药品注册申请高达1184个,占要求自查核查总数的73%

  临床数据造假,与一般的数字造假不同,其他统计数据造假,不过是错误的政绩观所致,只是道德问题,而临床数据造假关系到药品生产许可资质问题,药品的安全保障问题,关乎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甚至是生命保障的大问题。临床数据造假的利益博弈下,受害的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安全健康,所以事关人民群众安全健康的大问题,法律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

  临床数据造假入刑并非小题大做,而是彰显以人为本的法治关爱。法律是社会秩序和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依靠国家强制力守护着社会生活的底线,在矛盾纠结、冲突不断的情况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法律。没有人有权通过戕害无辜、危害公众安全健康,破坏正常社会生活秩序的方法来达到盈利的目的。临床数据造假可谓人命关天,必须以严峻的刑法治理。

  此前,《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等对临床数据造假的处罚均有规定,处罚手段包括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责令停产、停业整顿等。药监部门的临床自查相关文件也对临床数据造假行为规定了处罚措施,包括申请不予批准、黑名单制度等。以上规定仅限于行政处罚,处罚对象以机构为主,对个人的处罚力度虽然有效但是十分有限。对于临床数据造假必须实行零容忍,依法严厉惩罚。

  严格的刑法处罚措施,能使违法违规的人有了切肤之痛,利益的受损,违法成本的提高,能使违法违规的人刻骨铭心。用最严厉的法律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是最明智、最阳光的法律关爱。临床数据造假入刑,彰显法律的威严,是对生命的敬畏,安全健康的守护,值得点赞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