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法院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推进会召开

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审判工作

  本报讯(记者赵春艳) 近日,全国法院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推进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工作的部署,全面推进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进一步规范减刑假释案件审判工作,确保公开透明、规范高效,促进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周强指出,“安徽经验”等重要成果,有力推动了减刑假释工作的公正、高效开展,促进了司法公信力的提升。要认真总结经验,不断加以完善,及时向全国法院推广。

  周强强调,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实现办案工作全程留痕、全程公开,进行全程、动态、精准监管,从而扎紧规范司法权行使的制度和数据“铁笼”,让暗箱操作没有空间,让司法腐败无法藏身,有力促进廉洁公正司法,确保刑罚执行变更的公平公正。办案平台实行网上录入、网上办案、信息共享,实现全面互联互通、全面智能支撑,极大提高了办案质量和效率,有力促进了减刑假释案件审判工作的规范、高效运行,为实现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周强强调,要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推进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要推进全面互联互通, 人民法院与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之间以及上下级法院之间要互通案件信息,实现网上协同共享,避免各部门成为彼此分离的“信息孤岛”。要推进全面网上办案,刑罚执行机关报请减刑假释案件、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均在网上进行,使案件审理活动全程留痕、全程受到监督,同时也将有效节约司法成本、提高办案效率。要推进全面依法公开,实现信息化办案平台与人民法院其他公开平台和“全国法院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信息网”的联通,开通平台的远程视频庭审功能,实现案件审理依法全程公开,确保减刑假释案件审理在阳光下运行。要推进全面智能支撑,实现对减刑假释案件流程节点的科学管控,确保事实认定准确、法律适用精准、裁判结果公正,并为司法决策和司法管理提供动态有效的参考依据,实现整体功能的拓展延伸。

  周强要求,要狠抓落实,确保减刑假释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取得实效。要加强组织领导,紧紧依靠地方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支持,与检察机关、刑罚执行机关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扎实推进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要明确目标任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突出操作性、实用性、先进性,确保法院、检察院、刑罚执行机关相关工作在同一平台高效、顺利运转。要强化经费和人员保障,加强对减刑假释办案法官和审判辅助人员的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司法公正的减刑假释审判工作队伍。要在2018年年底前基本完成信息化办案平台建设目标,实现法院与同级检察机关及相关监狱全部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