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

    对于反腐故事,丁捷既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作家之外,丁捷的正式职业是江苏某文化集团纪委书记,4年前走马上任。此前,丁捷在江苏省委办公厅工作,职位是副厅级。

    一天上级领导找丁捷谈话,提出让他赴任纪委书记一职,丁捷很意外。自己长期担任文职,在宣传口工作多年,并没有纪检委一类工作经验。“一时间有点转不过弯来。”上级纪委一位领导告诉丁捷,他是一名作家,和纪委工作在本质上有共通性,作家面对的是各种各样复杂的群体,而纪委面对的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群,说到底,“面对的都是人心和人性”。

    在翻阅卷宗、采访和写作《追问》时,丁捷会时不时想起这段话。他放弃作为纪检官员居高临下的视角,从作家探讨人性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这些落马官员的“心灵史”,这也让《追问》这本书有了不寻常的温度。

    丁捷在书中收录了8个落马官员的故事。从地厅级到省部级高官,丁捷搜集资料,做实地研究,再一一与他们面对面访谈,然后据实写作而成。《追问》中的8个故事,各自有一个名字,其中不乏浪漫的名字,如《最后的华尔兹》。

    过去两年多时间里,丁捷阅读了数百件公开或一定范围公开的案例,以及上级纪委提供的落马官员忏悔录材料,初步选中28个人的案例仔细研读,然后与其中13位落马官员进行长时间面对面交谈。最后,丁捷选择了8位典型,“进行深度记述”。

    丁捷选中的这些写作对象,或曾身为省部级高官,或是地厅级领导,有上述因贪腐进监狱的金融天才,也有疲于在三个家之间奔波的副市长,还有为报答丈夫多年情分同意丈夫任职某公司而“出事”的女县委书记,又或者表面上两袖清风但却贪婪腐败的高校党委书记,权势曾一手遮天的国企一把手等,他们的落马,是在中国频繁发生的高官落马案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几类人”。

    为了照顾被访者的隐私,丁捷隐去了故事主人公的真实姓名,将所收集到的不同故事细节一一打乱,安插在不同人身上。也就是说,每个主人公的故事,大概有三分之一是真实发生的,另外三分之二的信息和细节则来自别人的故事。“但所有故事都是绝对真实的。”丁捷说。

    8个故事,呈现8段不相同的人生,却勾勒出一个大致相似的轨迹:故事的主人公都在人生的中青年时期表现出卓越天赋和超常的勤奋,最后却都在某个时段里突然转折,辉煌的乐章戛然而止,“划出一个90度的尖锐转角。”

    一个又一个采访对象,如同背诵忏悔录一样向丁捷描述自己的心灵感受,丁捷却听得如芒刺在背。尽管身在官场,对一些事情略有耳闻,也亲自查处过一些贪腐案件,但一个个故事扔过来,丁捷仍然无比震惊。他发现,越是深入了解这些落马官员的人生轨迹,他越是觉得困惑,“走到今天这一步,这些人到底有什么样的心路历程?他们又如何看待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

    尽管经过纪委方面做工作,大部分访谈对象愿意接受他的采访,但真正愿意交心的还是有限。丁捷发现,尽管调动一位作家的全部敏感度,他仍然很难触摸到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这些故事,有的是‘潜伏’,有的是 ‘风声’,有的是寒心的情感戏,有的是精心的迷魂阵,心灵的纠葛,命运的沉浮,无形之手的捉弄,汇聚得像个庞杂的戏园——然而,轮番上台的却不是表演,是活生生的江湖铿锵。”在为《追问》写作的自述《亲历:365个故事365里路》中,丁捷这样写道,“要去接受这些故事,接受这些有的甚至荒诞荒谬的故事逻辑的存在,甚至绘声绘色地把这些故事写出来,的确需要一些特别的勇气。”

(摘编自《中国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