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律师管理之道
本书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对“律师管理”这个边缘、交叉学科所作之研究,可谓开国内之先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填补了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对“律师管理”研究领域的空白。
律师管理是一个内容具体、专门化程度高、实践性强的课题。长期以来,以律师管理为专门研究对象的理论成果几乎是一片空白。但是,研究的顿滞并不代表问题的“价廉”,而是如何发声之艰难。律师管理既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律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独特的专业性活动。对于律师管理的研究,既不能脱离中国的国情,又必须遵循世界范围内律师业发展的规律。齐延安主编的《当代中国律师管理概论》,在系统总结、提炼鲜活的律师管理实践经验,并学习、借鉴法治先行国家、地区律师管理规律的基础上,综合考量影响律师管理走势的各种因素,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步走”发展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启示,得出了几个重要论断:纵观各国的律师制度,在有关律师管理问题上,很少有脱离国家公权力而存在之例外。律师由自律走向自治是一个必然趋势,但自治都是相对的,即使未来中国律师实现了高度自治,公权力也不可能完全退出律师管理领域。从律师管理的视角来看,法律职业门槛必然会进一步提高,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制度框架总会实现,律师管理队伍的专业化程度也会越来越高。尽管所谓填补空白之作总有著书者的无奈甚至不成熟的思考,但是上述结论仍闪烁着诸多学术思辨的光彩亮点。
通览本书,其鲜明的特色给了我很大的惊喜。
第一大特色是理论上的创新性。众所周知,在中国,“律师管理”是个颇具争议的课题,法学界普遍信奉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律师管理模式,律师自治的理念广为追捧,对律师的司法行政管理持不同程度的质疑态度,多数学者甚至不屑于在当代中国语境下对这个问题言说一二。因此,律师管理方面的成果仅散见于一些工作研究性文章,尚无系统的研究成果,律师管理显然不是法学家们关注和擅长的领域。本书立足当代中国国情,对“律师管理”这个边缘、交叉学科所作之研究工作,可谓开国内之先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填补了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对“律师管理”研究领域的空白。
第二大特色是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性。本书以律师管理的鲜活实践为蓝本,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提炼,勇于直面并积极回应理论界对律师管理的各种争议和质疑,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给出了解决的办法和途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其现实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第三大特色是观点的前瞻性。本书许多理论观点,比如律师自治、律师伦理等,都与当今律师管理的实务保持着适度的超前。特别是最后一章,编者在考察和借鉴西方法治发达国家的律师管理模式、结合我国国情和律师业发展规律、综合考量律师管理体制诸多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我国律师管理的未来之路作出预判和展望,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勾画了我国律师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的前行路径,可谓全书的点睛之笔。
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引发对律师管理的更多关注和思想碰撞,通过理论与实务界的同心致志,能有更多的律师管理著作问世。
(本文为《当代中国律师管理概论》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