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扫一扫”扫光社会诚信

  日前,北京市自来水集团96116客户服务中心陆续接到海淀区永金里小区、丰台区芳群园一区的用户反映:有不法分子冒充政府工作人员,在居民家门口张贴假的水费催缴通知单。自来水集团立即配合支付宝冻结了假冒通知单上涉及的相应账号,呼吁广大用户避免上当受骗。

  说起二维码,人们不会感觉陌生。作为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二维码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交媒体、移动支付、产品促销、应用程序下载等方面。二维码“扫一扫”,不仅可以代替钱包和银行卡支付的作用,而且如今,在餐厅、地铁、商场,甚至在街边小广告上,二维码已无处不在。“扫一扫”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一定安全风险。

  有关专家认为,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不健全,市场上对二维码的监管还是“一片空白”,处于无序状态,制作二维码没有任何规定,发布二维码也没有任何限制,整个行业处在一种自由化的状态,给不法分子诈骗犯罪很大空间。“二维码”成为犯罪的工具,有关部门不能袖手旁观,应该依法加强监管,亟待加强恶意手机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二维码”应该被纳入法律监管的渠道,从信誉、认证入手,进一步规范市场发展环境,严厉打击实施“二维码”诈骗犯罪,切实保护好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别让“二维码”成为害人之“码”,“扫一扫”扫光社会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