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理应急车道需打“组合拳”
2月10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透露,2016年,全国共查处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130万起,比2015年上升92%。元宵节后,全国将迎来一轮返程小高峰,也是占用应急车道违法高发时期。
不可否认,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现象非常严重。尤其在节日期间,是违法占用应急车道的高发期,危害性更大。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到达现场展开救援,事故车辆得不到快速清撤,拥堵就不能第一时间排除,直接影响到事故伤员的生命救治。
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规定,违法侵占应急车道的驾驶员将会受到记6分、罚款200元的处罚。可见,在整治应急车道被侵占问题上,我国并不缺少法律规定,但高速公路“战线”太长,交警全面布控不现实,这种监督乏力,导致占用应急车道很难被查到,很难被查处。
治理应急车道,需打“组合拳”,应强化全民法治意识,让每个人对法律有所敬畏。比如,实行“责任形式多元化”,即在现有处罚基础上,增加诸如“拘留”等人身处罚方式,以及在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下,引入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提高违法成本。同时,交管部门应加强执法力度,从巡逻人员、硬件配置等方面入手,通过定点勤务与巡逻勤务相结合,逐步扫除管理盲区。特别是,应注重发动公众积极参与,鼓励“随手拍”,让每个交通参与者都是“电子眼”;并建立一个面向公众的平台以及畅通的举报渠道,结合奖惩机制,进一步激励公众监督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