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检察机关18个月发现涉食品环保职务犯罪线索500多条
本报讯(记者薛应军) 近日,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自最高检决定从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在全国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以来,截至今年9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1万余件1.4万余人;监督公安机关对破坏环境资源、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立案侦查案件9000余件1.1万余人;通过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发现涉嫌职务犯罪线索500余条近900人。
自2015年3月以来,最高检单独挂牌督办或与公安部、环保部、食药监总局联合挂牌督办了4批147起案件。其中,最高检、公安部、环保部3家联合,对上海垃圾非法倾倒江苏苏州太湖等4起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对挂牌督办的腾格里沙漠环境污染系列案件以污染环境罪追究了10人刑事责任,以玩忽职守罪、滥用职权罪追究4人刑事责任。最高检挂牌督办的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件已批捕324人,起诉68人,立案侦查职务犯罪100人。
一批媒体关注、公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得到了妥善处理。安徽省检察机关对中央媒体曝光的池州东至县化工园污染事件,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污染环境案件2件,公安机关已立案2件8人,并均已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广东检察机关对媒体广泛报道的练江流域污染事件全程跟踪监督,建议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7件9人,目前已有4人被法院作出有罪判决。
据最高检侦查监督厅副厅长韩晓峰介绍,专项活动开展以来,检察机关不断总结经验、破解难题、创新举措,已先后制定下发了《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办理挂牌督办案件办法》《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等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