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第五师“访惠聚”工作组解难题助发展 真情帮扶暖民心
本报讯(记者周泓伯 □樊红 王涛)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双河市“访惠聚”工作组自入驻八十七团畜牧公司以来,紧紧围绕“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迅速转换角色,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层次、多方式、多形式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贯穿于团场当前开展的精准扶贫工作中,从细处着眼,在实处入手,通过细心访民、扎实惠民、真心暖民,进一步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感情。
该团畜牧公司牧民阿斯别克2012年在一次粉碎饲草料时,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右手伤残,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家里的生活和两个孩子上学只有靠他和妻子代牧的收入来维持,家庭经济相对紧张。“访惠聚”工作组通过走访了解到,身体有残疾的阿斯别克一直有着代牧的同时发展自己牲畜来增收的想法,但是一直缺乏资金支持。工作组通过及时与团场民政科以及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为阿斯别克申请了5000多元伤残救助金,鼓励他利用这笔钱购买牲畜发展养殖增收脱贫。当看到工作组将救助金送到家里来时,阿斯别克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和阿斯别克一样,该团畜牧公司牧民阿力扎提一家四口人,都没有工作,妻子在家照顾两个上学的孩子,家里的开支就靠阿力扎提四处打零工挣钱,生活相对贫困。工作组了解到阿力扎提有过在外当保安的经历,就积极为他沟通协调,联系到团场加油站当保安。目前阿力扎提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1个月有2000元的收入。
据悉,第五师“访惠聚”工作组在做好保障民生,加强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将当前开展的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把惠民政策、资金用在刀刃上。通过深入牧区对畜牧公司贫困户进行走访调查,了解他们致贫原因,进行研究分析,因户而异制订“点穴式”差异化扶贫方案,从思想上、技能上、资金上、可持续发展上进行帮扶,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扶贫与扶志、扶贫与扶技相结合,全心全意帮助牧民群众解决脱贫过程遇到的实际困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推动访惠聚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