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法行政战线的一名老兵
他长期扎根在司法行政一线,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着伟大和光荣。在一次次调解中,他用爱的春风滋润着当事人的心田。
——记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吉强司法所所长连万军
早晨8点,所长连万军的身影都会出现在吉强司法所。此时,距离上班还有半个小时。连万军习惯早到,这一坚持就是15年。
调解村民之间的邻里纠纷、土地纠纷,走访群众、入户调查,帮助社区服刑人员重回社会,进行普法宣传,几乎每天他都重复着这样的工作。
吉强司法所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西吉县,东距固原市63公里。所辖区内包括27个行政村和7个社区,人口近8万人,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作为西吉县吉强司法所所长,连万军曾获全区十佳规范化标兵司法所所长称号,多次被西吉县司法局、吉强镇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他所在的吉强司法所,获全国模范司法所、全区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先进司法所、全区标兵司法所称号。
调解无小事
今年5月18日上午,连万军和以往一样,早早就来到了司法所,他和所员们开始打扫卫生,这是他每天的第一项工作。卫生还没打扫完,家住吉强镇杨河村五组的村民李某急匆匆地来到吉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他与同村村民马某之间的纠纷。
李某说:“马某又不让我走路了,你们不管的话,我只能和他拼命了。”听完李某的诉说后,连万军对怒气冲冲的李某做了耐心、细致的劝说工作,使李某情绪有所缓解。为了避免矛盾纠纷进一步升级,连万军马上联系杨河村村干部,并带领2名人民调解员火速赶往吉强镇杨河村五组。
通过走访群众,连万军从村民喜凤仙那里了解到,去李某家的地要经过马某家的地,以前马某家的地边有条小路,但后来没人走,马某就把小路推平种地了,现在李某要走就没路了。
在掌握了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后,连万军情、理、法相结合,耐心细致地给马某多次做思想工作。最终,马某答应在自家门前给李某留出一条小路。这条小路直通李某家的地,李某很满意。之后,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调解协议,并签字确认。
至今,连万军仍然记得令他印象最深的一次调解。辖区内一位80岁的老婆婆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有工作,小儿子无工作,老婆婆无人赡养。无奈之下,在那段时间,老婆婆每天都来到司法所要求调解。通过调解,连万军说服了老大,让他每年出赡养费,由小儿子来赡养老婆婆。调解成功后,当事人都很满意。
这样的调解还有很多,一些疑难的纠纷调解次数甚至要达到七八次之多。不过,最终,连万军都将矛盾化解在萌芽中。每年,经连万军调解的纠纷都多达100多件。
在连万军看来,来申请调解的都是小事,但调解工作无小事。
帮助社区矫正人员改造
每天下午,吉强司法所都会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组织新接收的社区矫正人员参加公益劳动,清扫街道周边环境卫生。
劳动过程中,10名矫正对象表现积极且态度端正,以公益劳动的方式弥补自己的过错。最后,连万军宣布,各社区矫正对象要严格服从司法所的监管,遵守社区矫正的相关规定,好好改造。同时强调,司法所通知各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和集中教育学习时,都不得以任何借口拒不参加或者请假。对于既不请假又无故不参加的矫正人员,将按照《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给予警告处分。
通过公益劳动,吉强司法所新接收的社区矫正对象均表示愿意服从司法所的监管,遵守《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好好改造,做一名对社会有用之人。
近日,面对民主与法制社记者的采访,说起多年在基层从事司法行政工作的感受,憨厚的连万军只轻描淡写地说了两个字“辛苦”。
“爱如春风润心田”。事无巨细的基层司法行政工作,连万军每天都在重复。他的手机常年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
虽然忙碌,但通过他一次次的成功调解,当原本矛盾重重的当事人化解了矛盾,露出久违的笑容时,连万军也心中释然,感到了无比轻松;当看到社区服刑人员,通过社区矫正,重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并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公民时,连万军也从中体会到了人生的价值,内心充满了满足感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