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贸区法庭优质服务保障自贸区建设

  本报讯(记者李晓玲 通讯员祖先海 吴玉萍) 天津自贸区法庭自成立以来,坚持把服务保障天津自贸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之一,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大力加强自贸法庭建设,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与着力点,更新理念,创新举措,完善机制,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为自贸区改革创新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并取得明显成效。

  据记者了解,天津自贸区法庭所审理案件呈现七大特点:一是案件辐射面大,当事人多涉外省市。自贸区的创新优势,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事主体在自贸区内注册,从事面向全国的商业活动。涉案当事人同样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因融资租赁合同、保理合同、进口商品买卖合同引发的纠纷明显。二是案件类型多,涉外、涉港澳台案件涉及领域广。上半年受理案件涉及商事案由54个。其中受理涉外案件4件、涉港澳台案件5件,涉及融资、理财、贸易、知识产权、公司股权、服务等领域,侧面反映了自贸区对外开放领域的广泛性。三是案件标的额相对较大,涉诉领域相对集中。受理案件标的总额119432.7万元,其中金融类纠纷46567万元,约占39%;贸易类纠纷32637.9万元,约占27.3%;非金融机构借贷纠纷15224.21万元,占比12.8%,此三类纠纷标的额占总量的79.1%。四是涉诉企业规模在案件中分布明显。原告多为自贸区内规模较大企业,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的自贸区企业作为原告的案件210件,占原告为自贸区企业总数的62.3%。被告中小企业占比较大,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下的被告案件209件,占被告为自贸区企业总数的61.2%。整体表现“大诉小”特点明显。五是融资领域案件突出。上半年共受理涉企业融资案件208件,其中,传统融资渠道(金融借款)62件,新融资模式(融资租赁、保理、小贷合同纠纷等)146件,反映出自贸区融资渠道的多样化。六是涉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占知识产权案件比重较高,涉及音像制品的版权纠纷较多。51件知产案件中,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47件,占比95.9%。涉及电视剧、电影等音像制品版权有关的纠纷为46件,涉及小说作品的1件。这与近年来滨海新区鼓励文化产业输出、打造文化产业链等政策利好密切相关。七是地段升值引发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集中诉讼。自贸区概念带来区域价值的提升,尤其在空港经济区,因房价上涨导致卖方要求解除房屋买卖合同拒交房屋纠纷,买方要求继续履行房屋买卖合同纠纷集中诉讼。此外,与自贸区发展保税仓储、保税展示的业务相呼应,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案件中建筑物为仓库、汽车展厅的案件14件,占据较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