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有直播经济不能无道德底线

  聊天唱歌、化妆卸妆、钓鱼挖泥鳅……随着网络直播的风行,直播内容不仅五花八门,尺度也越来越大。近日,宿迁一小伙用手机现场直播“抓车震”,成功涨了不少粉,但引来一片反对声。而该网友在其直播公号被平台封号后,换了一个新号继续“抓车震”。

  从现实情况来看,直播行业的现状仍旧无法令人乐观,一些消极、负面、不健康的直播内容和信息仍旧充斥其中,打道德与法律擦边球的现象也频频出现。

  从道德角度来看,通过偷拍的方式对别人的“车震”进行直播,并且把直播的内容通过网络渠道传播出去,不但已经涉嫌侵犯他人的隐私,而且也是一种诲淫诲盗的行为,是对社会道德底线的一种践踏与亵渎。

  从法律角度来说,一旦该网友上传的视频和图像资料比较清晰,或是传播的范围很广,不仅可能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罪,受到法律的追究,甚至可能因为“车震”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信息遭到泄露,导致当事人产生轻生等过激行为,这就意味着直播此类视频的行为已经涉嫌触犯刑法。

  直播经济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经济业态,理应抱着一种宽容、乐观的心态看待它的发展和前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坚守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以不触碰道德禁忌与法律法规为底线。

  而作为政府有关部门,自然要从加强监管入手,把直播行业纳入国家法律法规之内,引导其在社会道德准则被行事,避免其挑战社会道德底线和法律底线的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