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检方发布《2015年度涉自贸刑事检察白皮书》

 本报讯(记者侯劲松) 525日,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发布《2015年度涉自贸刑事检察白皮书》。“白皮书”对2015年涉自贸相关经济活动的刑事案件情况进行梳理,剖析案件中值得关注的违法犯罪新情况与新问题,并提出检方对策建议。

  “白皮书”显示,2015年,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共受理涉自贸经济活动类犯罪174239人,其中批准逮捕6388人,审查起诉111151人。据检方数据统计,从罪名分布看,除信用卡诈骗案件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合同诈骗罪等三类犯罪仍处前3位。“白皮书”指出:“自贸区各项创新举措在宏观审慎推进下,扩区后自贸区内犯罪数量及罪名分布情况与自贸区成立之前相比,并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白皮书”表明,与前一年相比,2015年上海自贸区经济犯罪案件上升2.4%,经济犯罪案件占区域内刑事案件的11.2%,同比上升0.1个百分点。刑事案发情况总体平稳。“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涉自贸区刑事案发情况呈现两个“趋势”:一是案件涉外因素有所增加。二是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呈上升趋势。

  2015年涉自贸区相关经济活动的违法犯罪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些包括:犯罪分子逃避监管的手法在演化;假借自贸区贵金属、黄金期货及外汇保证金交易等实施欺诈;利用异地监管衔接的缝隙实施非法经营;利用融资租赁等新业态模式实施犯罪的情况显现;假借P2P和异化P2P网贷实施非法犯罪活动;利用“互联网+”实施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犯罪情况凸现;利用公众对资本认缴制度的误区实施犯罪。

  针对上述问题,“白皮书”提出五项对策建议。今后检察机关在倡导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执法查处合力和通力协作有效促进区域法治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要深入推进检察司法改革,加快检察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同时,还将深化沪、粤、津、闽四地自贸区检察机关对接合作机制建设,注重对接合作机制的探索实践总结提炼,建立实施自贸检察热点、难点及趋势性问题跨区域检察合作研究机制、共性的执法标准会商机制以及跨四地检察执法衔接配合机制。进一步细化自贸检察工作交流、合作研究、执法衔接配合,典型案例联合发布等操作性制度建设,有效提高跨区域自贸检察机关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实施的内在协同性和工作合力,积极构建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自贸区检察工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