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法院设立驻校法官工作室

防控校园暴力出组合拳

  本报讯(记者王涵) 523日,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法院的法官们走进校园,成立了昌平区首个驻校法官工作室,同时召开了校园暴力犯罪典型案件新闻通报会。

  据统计,近5年,昌平法院共审理校园暴力犯罪案件共计48件,涉及刑事被告人94人,分别占未成年犯罪案件的17%24%

  昌平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负责人李娜法官介绍,通过对2011年至2015年间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进行分析,这类案件呈现出“两化三高一集中”的特点,即“犯罪人员低龄化、行为模式成人化,结伙施暴比例高、犯罪暴力性程度高、职业高中、技工类学校及私立民办学校发案率高,案件起因和案发时间较为集中”。

  为了预防和惩戒校园暴力犯罪,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和校园关系,该院建立了“一个平台三项机制”,即以“驻校法官工作室”为平台,积极开展“阳光帮扶”“亲情相聚”“青春灯塔”三项工作机制。

  “我们设计了‘女生私语’‘男生天地’‘教师帮帮帮’等互动活动,将法律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分享于广大师生,努力构建多元校园安全防护网。”通报会上,李娜表示,法官以驻校法官工作室为平台,定期深入学校了解情况,开展法治活动,接受学生问询,积极进行法律引导,及时处置可能引发校园暴力事件的安全隐患。

  昌平法院审理的校园暴力犯罪案件主要集中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故意伤害、强奸、猥亵儿童和强制猥亵妇女六类案件。

  通报会上,昌平法院未成年人综合审判庭的贺颖超法官通报了5起典型案件,其中一起是因不满学生会干部管理而引发的聚众斗殴刑事案件。马强(化名)是某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一次例行检查中,发现低年级的小白(化名)不遵守自习的课堂纪律,在进行管理时双方产生了摩擦,导致上百人员在校门口聚集,老师发现异常后进行驱散,但双方转战学校附近的空地发生大规模持械殴斗,因为有社会人员的加入,此次事件导致3人重伤,3人轻伤,两人轻微伤。法院依法对小白、马强等人以故意伤害罪和聚众斗殴罪判处有期徒刑。

  贺颖超法官进行法律提示,学生会作为学生自治性组织,是沟通学校与学生的桥梁。学生会干部应明确自身定位,学生应正确看待学生会干部的管理行为。教师作为在校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应在平时的教育中加强对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教育学生树立起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意识。

  “2013年以来,学校在德育法制工作方面,与昌平区法院联系一直比较紧密,沟通顺畅,组织了多场学生法律知识讲座,学生受益匪浅。区法院李娜法官被聘为我校‘法制副校长’,给予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很多宝贵经验,同时为多名学生提供多次法律知识解答及援助。驻校法官工作室的成立,标志着我校在预防校园暴力等方面的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北京市工艺美术高级技工学校党总支书记翁立华在通报会上重点结合该校在德育法制工作方面和昌平法院的合作进行了通报。

  通报会结束后,举行了简短而隆重的签字宣誓仪式,昌平法院的法官们和北京工美技校的老师、同学们共同在代表反校园暴力的条幅上签字,表达防治校园暴力的决心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