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情夜市”化解邻里矛盾
夏天到了,各地的“夜市”纷纷开始出摊,然而在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有这么一个“夜市”,不卖吃也不卖喝,却颇受当地老百姓的喜爱,这就是“民情夜市”。
据临颍县政法委综治办主任胡国涛介绍,去年以来,临颍县在全县开展了“日走五户月访百户”“一村一警”“平安村创建”等活动,有力促进了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今年,临颍县又把这一系列措施进行整合,重点在乡村开展“民情夜市”,为各村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创造平台。
“考虑到农村白天农活较忙,各村像定‘更会’日期一样,每月自定3个晚上开展‘民情夜市’,召集五老协会、便民服务协会、乡镇包村干部、包村民警等人员,对村里的邻里纠纷、矛盾动向、特殊群体动向以及群众关注的热点等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评议,让群众有地方说理。”胡国涛说。
“民情夜市”护亲情
“养儿防老”是从古至今的习惯,可是村民李老汉辛苦拉扯两个儿子长大成人后,却一个也指望不上。李老汉做梦也没有想到,到了晚年,自己的生活竟没有着落。
李老汉的大儿子早在多年前就成了家,可是由于家里穷,小儿子的婚事一直没有着落。眼看着小儿子都30多岁了,婚事还八字没一撇,这可急坏了李老汉。小儿子娶不上媳妇成了他的一个心病,愁得他吃不香睡不着。
就在李老汉愁得不行时,邻村的韩家愿意把女儿嫁过来,但附带条件是不负担李老汉的养老问题。眼看着心病有了眉目,李老汉没有丝毫犹豫就决定“牺牲”一次。同时为了消除亲家的顾虑,让小儿子尽快娶上媳妇,李老汉还正式与小儿子签订了一份不养老的协议,协议约定小儿子以后不用养老。
好在大儿子十分孝顺,对李老汉一直照顾得十分周到,尽管没有小儿子赡养,老汉的日子也过得十分满意,衣食无忧。
就在李老汉安稳过日子的时候,大儿子因意外事故失去自理能力。年近80岁的李老汉没人照顾,加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于是他又把养老的希望放在小儿子身上。
不曾想,10年前的一纸协议竟差点割断了父子之间的亲情。小儿媳妇坚决不同意赡养老人,万般无奈情况下,李老汉来到了“民情夜市”调解中心寻求帮助。
值班人员听了李老汉的叙述,马上受理了这起纠纷,利用“民情夜市”的时间,召集“五老协会”“便民服务协会”、乡镇包村干部、包村民警、矛盾双方当事人等,进行集中讨论评议。
可李老汉的小儿子振振有词,并出示了当年签订的协议,说他自己这十多年一直在大哥那里干活,自己结婚都没有花李老汉一分钱,现在他老了就应当按协议办。
协议确实是李老汉自愿签订的,但意外事故发生后大儿子也确实无能力再赡养老人。了解情况之后,参会人员从社会公德到国家法律,对子女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们懂法,懂得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应尽的法律义务,虐待、遗弃老人更将受到法律的惩处。
最终,在参会人员的感召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下,双方达成人民调解协议书,李老汉和小儿子签订的不养老的协议无效;小儿子从今以后开始负责父亲的晚年生活,每个月供应相应的面粉、油、生活费,大儿媳妇负责李老汉平常吃穿;李老汉生病时,除农村医保外由小儿子负担。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据胡国涛介绍,“民情夜市”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特殊情况下,党支部、村委会研究认为有必要召开的,随时召开。
一般情况下,参加“民情夜市”的人员包括召集人、评议员、“一村一警”包村干警、包村干部、相关站所人员、矛盾双方当事人、当事人的代理人及近亲属、乡村有关干部、记录员及其他与矛盾有关人员。
“民情夜市”领导小组评议员一般每村7至9名,由村两委聘任,每届任期3年,可以连选连任。主要是具有一定政治觉悟和参政议政能力、坚持原则、办事公道、作风正派、德高望重的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退伍军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致富能人等,根据村情、民情,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等方式选出。
胡国涛说,“民情夜市”就是通过大家说、大家评,把道理说清讲透,经评议认定合理或部分合理的,形成报告,尽快解决;不合理、不应解决的,也让群众知道缘由、“输”得心服口服,从而化解心中怨气,达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的效果。
为了使“民情夜市”真正成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绿色通道”,临颍县还建立了动态考核机制,根据各村每月举办“民情夜市”情况、解决问题情况和发生非正常上访的情况,由乡镇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排序,并公开通报,对落实基层矛盾化解工作不到位的村干部进行问责。
胡国涛说,通过开展“民情夜市”,能够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最大限度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也能加强各级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更好地服务民生。
“‘民情夜市’调解的结论既可以作为处理矛盾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司法机关调解、判决和处理缠访、闹访、非访的重要参考。希望能够通过‘民情夜市’让群众知道如何表达诉求和维护自己的切身利益,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胡国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