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县法学会开创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引领法学研究,做好法律服务

  

  重庆市云阳县法学会团结凝聚全县法学工作者力量,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使法学会成为党委、政府的“智囊团”,基层组织的“服务站”和法学法律工作者的“娘家”。

  重庆市云阳县法学会在工作中注重引领法学研究,确保正确政治方向。云阳县法学会始终把政治引领贯穿于法学各项工作全过程,把学习摆在首要位置。认真组织会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学习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制定完善学习制度,坚持学习常态化。

  云阳县法学会注重咨政建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云阳县法学会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探索建立县委中心组和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举办领导干部法治讲座,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能力。2015年,举办县委中心组学法讲座和县政府常务会学法讲座12期,举办领导干部法治专题讲座15期。

  云阳县法学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组织会员单位围绕土地流转、环境保护、食品卫生、流动人口管理、物权纠纷物业管理、社会治安防控、涉法涉诉信访、新民诉法和新刑诉法的适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互联网管理等问题开展专题调研,撰写了55篇专题调研文章,其中3篇调研文章内容,以县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形式提出,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召开专题研讨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出现少部分司法无法界定,不好裁量的新问题,县法学会、法制办召集相关法学会员进行座谈研讨,根据执法司法实践开展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形成共识,为县委县政府正确决策提供依据。

  云阳县法学会立足本职,做好社会法律服务。云阳县法学会在4个街道和部分中心集镇建立“法律诊所”12个,免费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成立由11名律师组成的“云阳县妇女儿童维权律师团”和40名律师组成的“法律服务志愿者”,为妇女、残疾人、孤寡老人进行免费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法律援助。优化整合便民咨询服务窗口16个,大力开展法律援助惠民工程。2015年,全县受理法律援助案件887件,接待群众咨询2956人次,代书835人次,为受援人避免或挽回经济损失8350多万元。参与重大医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2015年,成功调处重大医疗矛盾纠纷37件,有效缓和了医患关系,维护了正常的医疗秩序。

强化自身建设,扩大影响力

  

  云阳县法学会汇聚会员单位力量,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方式方法,做好法治讲坛、法治进课堂等传统普法方式与发布普法微信、微博等现代普法方式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5年,全县举办巡回法庭626次,拍摄普法微电影10部,播放微电影559场次,举办《云阳县法治讲坛》电视直播普法5期,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2场,举办法治课堂5期、开设法治讲座76场次,法治夜校52场次,编印了小学版、初中版和高中版的《云阳县青少年法律常识读本》10万余册,编印《公民治安防范手册》15万册。法治文艺宣传队巡回演出84场次。组织法律服务志愿者开展阳光普法和法治社区125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宣传教育,努力在全县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云阳县法学会积极交流,扩大法学会影响力。编辑出版《云阳法学》杂志,举办优秀论文评选活动。2015年,全县有8篇优秀论文分别在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主题征文、第五届“京津沪渝法治论坛”、第十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第十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获奖。2篇优秀论文被《重庆法学》杂志采用。开办《云阳法治讲坛》栏目,为优秀法学会员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组织对外交流。组织会员积极参加第十届中国法学青年论坛、第十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第十届“中国·西部法治论坛”等论坛征文活动,提升研究水平。2015年,18篇法治论文被《人民司法》、中国法学青年论坛、CSSCI期刊等国家级、市级法学期刊、论坛采用发表。

  云阳县法学会强化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服务能力。健全组织建设。召开县法学会常务理事会,增选县法学会副会长。设立了县法学会秘书科和会员联络科,配齐配强了工作人员。强化业务学习。按照“五型机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廉洁型、和谐型)要求,组织县法学会机关工作人员定期开展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内强素质,外塑形象,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