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联合15名代表力推“儿童五防”走进全国课堂

  本报讯(记者汤瑜) 310日,全国人大代表谭晶联合刘洋、朱玉清,王维俊,文敏、米合伦沙·阿不都、李小鹰等15位人大代表联合提交了《关于推动儿童安全“五防”课程进校园的建议》的议案。议案提出,要联合公益系统资源,让儿童“五防”即防性侵、防拐卖、防校园暴力、防意外、防灾害教育走进校园,建立社会联动体系,为孩子们提供全方位体系化防护。

  这份《关于推动儿童安全“五防”课程进校园的建议》的议案是在儿童安全基金儿童防侵项目对儿童安全保护工作近一年的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形成的。

  谭晶表示,近年来她持续关注青少年,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的生存环境和健康成长问题。当前,包括6000多万留守儿童在内的儿童安全问题,是社会的脆弱神经。

  “解决儿童安全问题不能靠单打独斗,儿童‘五防’意味着走进校园的不只是一个项目,而是联合公益系统资源,要‘一站式’解决儿童需求,为孩子提供全方位体系化防护。”她说。

  近来,随着新学期开课,校园暴力事件层出不穷,有学生群殴狂扇耳光的、扒光衣裤拍视频的、老师体罚学生致伤残的等等,引起了各界的关注。校园暴力逐渐成为影响儿童健康成长的毒瘤。

  “除了校园暴力,这种伤害的类别还包括拐卖、性侵害、自然灾害、意外伤害等等。这不仅对于家庭、对于学校,对于全社会来说,都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压力和挑战。”谭晶表示,这不仅是学生和老师的思想意识问题,更是教育层面的某种缺失。

  调查发现,儿童伤害案件中受害主体更多的是留守儿童或者打工子弟,家长和学校疏于关注,导致多数受害的孩子没有法律意识,更不懂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儿童安全防护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保护自己。”谭晶说。

  儿童安全基金儿童防侵项目发起人、知名公益人邓飞表示,社会、政府、学校和家长应当共同创造条件,让孩子接受最基本的教育,保障最基本的安全,“要建立社会联动体系关注和防治对儿童的各类伤害,推广儿童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为此,谭晶联合儿童安全基金儿童防侵项目呼吁教育部要把未成年人安全教育作为重要的问题,将儿童安全教育课程推进校园,建议将儿童“五防”作为校园必修课;同时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恶性事件,呼吁立法和司法层面,早日补充“男童受害”的法律空白;立法加强对监护人义务的要求。

  谭晶同时建议,我国应当制定具体明确的儿童意外伤害单行法律或法律条文,包括对产品生产者、经营者、管理者提出比一般标准更高的要求以及处罚措施,从根源上加大对儿童安全的保护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