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掌门人对热点问题集中发声

P2P监管、熔断机制、险资举牌

 

  本报讯(记者李晓磊) 312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同台亮相,回应中外记者关心的金融热点问题。

  

银监会:银行业风险总体可控

      

  近两年商业银行经营的外部环境遇到了一些挑战,净利润增速逐年放缓,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银行业信用风险管控压力也在逐渐增大。最近有一些评级机构下调了中国的主权评级和部分金融机构的评级展望,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这是对中国银行业运行情况的误判。

  尚福林说,防范系统性风险是银行业监管所必须坚守的风险底线,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一直在做的工作。目前,银行业总体运行平稳,风险还是可控的。到去年底,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13.45%,比年初有所提高,总体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是1.67%,不良率有所上升,但是同国际水平比,基本上还是处于比较低的水平。

  对于P2P业务,尚福林表示,银监会会继续加强监管,与有关部门共同开展互联网金融的专项治理。同时他提醒投资者,在参与社会金融活动的时候,必须十分审慎,要着重做好“三看”:一是看对象。看是不是面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在筹集资金。二是看回报。看是不是承诺超常的高利回报。现在的企业情况、经济发展情况大家都清楚,动辄高达百分之十几、甚至百分之二十几的回报,这种情况是不可能做到的,这就有非法集资之嫌。三是看营销。看营销是否公开宣传,以公开宣传的形式募集资金。看清三点以后再做审慎的投资决定。

证监会:注册制要搞但需时间

  

  任职证监会“尚未满月”的刘士余是首次正式亮相记者会,对于注册制、股市异常波动、熔断机制这几个普遍关注的问题,刘士余都做了正面回应。

  对于注册制,他明确,注册制改革要搞,但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面对股市异常波动,刘士余说,证监会必须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改革,转换职能,加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针对救市,刘士余称,股市异动中采取的措施防范了系统性风险,为修复市场、建设市场、发展市场赢得了时间。目前市场已进入修复状态,一些临时措施已经退出,但谈中国证券金融公司的退出为时尚早。

  而极具争议的熔断机制,刘士余坦言运行结果与制度初衷背离,未来几年,中小投资者占绝对主体的投资结构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不具备推出熔断机制的基本条件。

保监会:险资举牌总体风险可控

  

  近几年在资本市场,保险资金已经成为一股异军突起的力量。2015年险资在资本市场频频举牌的现象在一段时间内成为金融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对这一现象,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目前,国内险资在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举牌行为总体风险可控。

  据项俊波透露,到去年底,共有10家保险公司累计举牌了36家上市公司,投资余额是3650亿元,占整个保险资金运营余额的3.3%,比例很小。平均持股比例是10.1%,涉及的36家公司中有21家是蓝筹股,投资余额占全部被举牌股票的93%。

  项俊波称,下一步,保监会将持续关注和监测险资的举牌行为,强化监管措施,加强风险预警和管控,确保在规则允许和法律法规的框架下来进行操作。

  另外,对于去年媒体热炒的“万能险”等保险类产品是否潜藏风险?项俊波答复说,万能险作为一种保险产品能够引起社会热议和关注是一个好现象,说明广大消费者潜在的保险需求在增强。

  项俊波还表示,虽然万能险在我国发展平稳,风险可控,但是由于其缴费灵活、流动性比较强,在资金的运用上可能出现资产负债错配,进而引发现金流风险,所以保监会高度重视,着力从偿付能力、产品报备、信息披露等方面实施了重点监管。

  “从2014年以来,保监会先后18次对万能险结算利率较高、存在销售误导等问题的15家保险公司采取了监管措施。近期保监会还会在系统内开展整个万能险的风险排查,进一步发展长期储蓄和风险保障率的业务,守住行业的风险底线。”项俊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