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田间地头的活雷锋

   如今,各种学雷锋志愿服务组织在城市里比较常见,而在地处偏僻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大名县的北峰乡,却活跃着一支由当地农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北峰义工群”。他们尊老爱幼、邻里相扶,还经常到乡养老院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筹资慰问村里的贫困户,得到了乡亲们的交口称赞。

离京返乡办起养老院

    北峰乡位于大名县东部,与山东省毗邻,全乡22个村数万人口,一提起“北峰义工群”几乎家喻户晓。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爷伸出大拇指夸奖说:“他们是长在田间地头的活雷锋!”

    39岁的赵景华是“北峰义工群”的群主,她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团结乡亲们一起奉献爱心的故事。

    赵景华是大名县北峰乡前北峰村人,曾在北京打工,开出租货运,人勤快又节俭,因此积攒下一笔钱。20155月份,她回家后遇见了乡里唯一的一家“福海寿山”养老院的老板谷付友,经过交谈后,她决定辞去北京的工作,返乡入股这家“福海寿山”养老院,一起孝敬这里的老人们。赵景华说,她10岁没了父亲,3年前母亲又撒手离去,她一直为自己没能好好尽孝而内疚。

    刚开始,丈夫和公婆都不同意,因为赵景华和丈夫程才昌一起在北京打工,收入还可以。最重要的是,乡养老院里只有30多位老人,且绝大多数是孤寡老人和五保户,只有5个是交费的,“这明摆着要赔钱啊”。但家人最终被她的爱心感动了,于是,赵景华和丈夫一起全身心投入到对养老院的升级改造和管理运营上,粉刷房间、更换被褥、改善伙食。很快,赵景华在北京打工挣的钱都搭进去了,丈夫只得再外出务工……

创建“义工群”播撒爱心

    当赵景华办养老院遇到困难时,许多乡亲主动前来帮忙,义务劳动,献计献策。赵景华夫妇创建了一个“北峰义工群”,又叫北峰志愿者义工团,大家一起商量着怎么办好养老院,谋划着如何把爱心进一步蔓延到全乡各村贫困家庭里。

    去年夏天义工群刚成立时,只有12名志愿者参与,如今迅速发展到420多人,并且98%都是附近各村的农民,其中留守妇女占了一大半。33岁的赵景素是果子园村的年轻妇女,爱人在外打工,她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如今是“北峰义工群”的骨干之一。她说:“我很年轻,也有梦想,为了家庭虽然不能去大城市奋斗,但是在农村也要活得精彩有意义。”前北峰村妇女孔月玲,更是个热心肠,她表示,农闲时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商议着怎么帮助更多贫困孤寡老人和病残家庭,这让自己感觉生活很有价值。

    20151221日,赵景华、赵彦玲、孔月玲、赵景素等人在“北峰义工群”发起了对贫困家庭的暖冬慰问活动,群里的成员纷纷捐款奉献爱心,一些村民还捐献出大白菜、面粉、面条、棉衣等。赵景华等志愿者代表为4个村子的8户贫困家庭送去了米、面、油、棉衣、被褥等生活用品。2016131日,爱心人士又走进5个村的13户贫困家中,给他们送去温暖。

    看到上了年纪的父老乡亲理发不方便,赵景华在养老院里建起了“雷锋理发屋”,无论哪个乡哪个村的,只要60岁以上的老人一律免费。

    对于这支活跃在农村的爱心志愿队伍,大名县委文明办主任冯振海认为,这种由农民朋友组成的公益组织非常少见,他们孝敬老人、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是新时期新农民的好榜样,特别是留守妇女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表扬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