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帮助服刑人员克服“心魔”

  春节期间,正在单位值班的李彦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几张描画自己和同事的简笔画。

  为她作画的作者,既不是知名的书画作家,也不是身边的亲朋好友,而是一个曾经严重精神抑郁的服刑女犯。

  作为北京市天堂河女子教育矫治所的大队长,李彦已经在教育矫治岗位工作了18年,丰富的工作经验让她成为所里的“顶梁柱”和“救火队”,全所违纪的服刑人员、新入所的服刑人员都集中在李彦所管理的四大队。

  李彦用科学的矫治方法、人性化的工作模式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带领四大队克服了服刑人员构成复杂、不服从管教的困难,把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正因如此,前不久李彦还被推选为“首都政法先锋”,受到嘉奖。

自学心理治疗

教育矫治服刑人员

  近年来,服刑人员存在心理问题的情况愈发普遍。集中处理“疑难杂症”的四大队,收押存在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已经是家常便饭。

  “我们现在一个大队有近百名服刑人员,其中心理疾病的就有6个。”李彦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所有服刑人员来到大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但是定性为心理问题的人数确实有所增加。

  相较其他监所的大队,李彦所在的四大队患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数量是最多的,甚至多过有些监所几个大队的总和。

  “她们中有哭闹喊冤的、不认罪认错的、意图撞墙的。”李彦说,看管任务非常繁重,既要保证他们不会自我伤害,还要保障周围服刑人员不受伤害。

  服刑人员李某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杨某是“偏执状态”,石某又是“边缘状态、人格障碍”……提到大队的“病号”,李彦都记得十分深刻:“她们在入所时行为怪异,沟通更是困难。”

  尽管已经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并且多年前就考下了三级心理咨询师,李彦知道自己对这类人员仍然了解得太少。

  “对待正常人的工作方法并不适用于对待心理异常的服刑人员。”李彦告诉记者,面对心理异常的服刑人员,民警除了要进行教育感化,让她们认识到自己违法犯罪的错误,还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积极配合她们治疗。为此,她也在不断地通过学习、请教来掌握心理治疗方法。

  “对于重度异常的服刑人员,一般都是民警看管。”李彦说,“现在有一个中年女性就是由我直管的。她患有间歇性精神分裂,每天从醒来开始就一直不断地说话,语速特别快,而且没有逻辑。”

  从进入四大队开始,李彦就要对每个有心理问题的服刑人员单独进行谈话,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让她们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处理与周围人的关系。

  与此同时,还要教育指导其他服刑人员不要对特殊成员进行刺激,保障她们的睡眠,在值日卫生等方面进行一定的照顾。

  “她们与普通服刑人员是有区别的,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病人,教育矫治工作的关键就在于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既要重点关注,又要遵循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李彦说,在因人而异开展教育矫治的同时,还必须坚持“去特殊化”。依据现实表现,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规范管理绝不放松,纠正过激行为,强化服刑改造意识。

  在李彦和全体民警的带领鼓励下,服刑人员们开始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于心理异常的服刑人员,李彦通过组织她们创作手工作品,折纸、涂色、串珠、贴钻石画等方式,来培养她们的注意力,转移负面情绪。

  李彦说:“她们每次做手工都非常认真,我们很多民警都收到过服刑人员制作的手工艺品,虽然礼物不大,但是能够感受到他们情绪和精神状态的改善,以及对我们帮助的感谢。”

让服刑人员站起来

还要健康走出去

  除了患有精神疾病,有的服刑人员还存在心理障碍。

  如何让服刑人员克服心理障碍,健康回归社会成为李彦最上心的事。

  第一次见到服刑人员孙某,是李彦所在大队从看守所接收新服刑人员的时候。与一般站立等待的服刑人员不同,孙某一直趴在地上。

  “无论是洗漱还是去厕所,爬累了就坐地上,坐累了就挪到床上躺下,任民警如何劝说都不起来。”李彦说,孙某这样一直爬行的倒是第一次见。

  李彦通过看守所了解到,孙某并不是先天性的残疾,进入看守所的时候还可以正常行走。医生在对孙某进行全面检查之后,诊断孙某的骨骼、肌肉、神经完全正常,没有器质性病变,完全可以直立行走。

  那么为什么孙某无法站立呢?李彦分析,孙某主要是心理上的原因。

  “孙某对司法机关、对民警存在严重的抵触心理,极度的不信任感、极端的自保行为逐渐泛化成躯体症状,最终演化成了爬着行走。”翻阅了孙某的情况材料,李彦用专业知识和细心的观察找到了孙某的病因。

  从调入到释放,孙某在四大队执行时间只有两个月零七天。李彦决定主打“关爱牌”,帮助孙某克服心魔,重新站起来。

  入所一周后,孙某开始出现不吃饭的情况。细心的李彦发现她并不是抗议性的绝食,而是选择性挑食,而且情绪非常不稳定。

  “在与孙某的交流中,她不停地发牢骚,无论是对制度、设施还是对民警、都是各种不满。”面对她的抱怨,李彦心平气和地告诉她,“制度必须遵守、原则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困难可以说出来,一起想办法解决,消极抵抗起不了任何作用。”

  “有些问题说也解决不了,你们能为我一个人开小灶儿?”孙某不屑地撇嘴,“这里的很多菜都有辣椒,我吃完就过敏,鼻子红、蜕皮,难受死了!”

  令孙某感到意外的是,李彦在谈话结束后马上跟生活卫生科取得了联系。通过报请矫治所领导进行协调,保证了每天饭菜中都有不放辣椒的菜,或者在放辣椒之前,为孙某等不吃辣的服刑人员预留一部分。

  随着饭菜问题的解决,孙某的情绪也有了好转。李彦能够感受到孙某对她的态度变化,交流也更加顺畅了。

  每次看到她爬行,李彦都劝她:“坐在地上多凉,尤其是女人,你更得注意!”

  因为知道孙某有个女儿,李彦也会开导孙某为子女多着想,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她耐心地劝孙某:“时间长了,腿部肌肉就会退化,万一哪天你的女儿需要你帮忙,可是你已经无法行走了怎么办?所以你要加强锻炼,争取早日康复。”

  根据孙某的身体状况,李彦还联系医务室为她开了钙片及维生素B等增加营养,并给予她积极的心理暗示,鼓励她锻炼、运动。

  一直沉默不语的孙某有一次回应李彦:“我的腿使不上劲儿。”

  看到事情有转机,李彦立刻说:“没事,我先扶着你站起来试一下!”

  孙某不太情愿地将胳膊递给了她,这么走了几次,孙某自己开始扶着床栏杆练习蹲起之后又扶着桌子缓慢地走圈儿。渐渐地,虽然出班仍需要扶着墙,但是孙某已经开始用双腿走路去厕所、洗漱间,而不再是爬行了。

  两个月零七天的时间,孙某用自己的双腿走出了大门。她在释放前给大队留了一封感谢信:“队长们对我的关心、照顾让我的内心一天天温暖起来,我感谢四大队所有队长们。”

  “矫治一个人,就是挽救了一个家。我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却意义重大。”李彦说,帮助服刑人员克服“心魔”,让她们正常回归社会才是教育矫治的最根本目的,而这也是全体政法干警的期盼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