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官员的“黄金周”
中国古代放假放得一点儿也不比现在少,而且名目稀奇古怪,官员甚至还有“洗澡假”,这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哪一个朝代放假时间最长呢?历史学者、民俗学家完颜绍元分析古代的节假日发现,唐宋时代是古代最舍得放长假的朝代。不仅动不动就放7天长假,每年的节假日累计起来超过50天。
古代的“公务员”定时休假的制度,先秦及秦时就有。《史记·高祖本纪》说,刘邦任秦朝亭长时,“常告归之田”,说刘邦虽然大小也算是一个基层干部,也利用休假干点农活。到西汉建国,这个制度也得到继承。上起台省,下至啬夫,各级官吏都能享受制度规定的节假和公休。但那时候放的假还很少,从史料记载看,两汉的节假,大多只有冬至和夏至两节。
唐代的公休制度有了新的面貌,官员十日一休的制度已经确立。凡遇旬假,照例是从朝廷到百司全都停止办公,不再像汉魏时的轮休,即部分官员休沐而行政体系照样运转。旬休的时间,一般都定在旬尾,即十日、二十日和三十日。
日本汉学家池田温曾对《唐大诏令集》中写明日期的诏令作过统计,发现在这3个日子发出的诏令明显比其他时间为少,就是旬休的缘故。
唐宋时代国定节假最多。与汉魏时仅有冬至、夏至两个节假日相比,唐代节假制度的又一变化,就是随着传统时令年节系列的渐趋完整和定型,公休之外的节日放假大量增加。
由于唐代官员多享有职田,还有不少人就是官僚兼地主,为方便大家料理各自的农田事务,唐制又规定每年的5月和9月,各给官员“田假”15天与“授衣假”15天。加上每月3日旬休,唐代官员每年的节假与公休近120天。除少数节日如元正、冬至、千秋节等,照例应参加朝贺、团拜等机关集体庆典活动外,其余都可以自由安排。而所有这些节假、旬休,以及田假、授衣假等,国子监和州县官学的诸生,均得一体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