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咆哮女”倒逼社会信用管理升级
前段时间上海地铁上出了个“凤爪女”,日前,杭州地铁也有一个“咆哮女”火了!网友@Wyyyyey在微博上传了一段地铁2号线的视频:一位身穿红色外套的女子在座位上大声打电话,有乘客善意提醒打电话小声点,结果女子语出惊人:“我就是没道德,我伤害谁了我负责!”视频中,该女子表示她就是吃法律饭的,年薪不低,比谁都懂法律!
在公共场所高声喧哗,大声打电话并与他人发生言语争执,其严重性尚未上升到需受治安管理法约束的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程度。目前没有什么过硬的法律手段对此类行为加以制约,恐怕这也是懂法律的“咆哮女”敢于言辞嚣张的原因。
其实,为促进文明出行,从国家到地方均出台过不文明行为惩戒办法。如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旅游不文明记录管理办法》,且已将部分不文明游客列入了黑名单。杭州市也于2015年建立了交通文明黑名单制度,共有8种情形被纳入交通违法“黑名单”。不过,在地铁咆哮还不属于可纳入黑名单的范畴,该女子自然有恃无恐。
当然,有观点认为,各地均有地铁管理规定,管理人员可对“咆哮女”的行为予以制止并作出罚款。问题是,一则,如果不被网友曝光,此类行为被管理人员发现的概率有多少。二则,即便管理人员对其作出处罚决定,也不过区区几百元,甚至是几十元的罚款,根本触及不到痛处。三则,如果其拒不履行,则要通过司法程序,很少有人耗得起,最后可能又不了了之。
不管从法律惩戒层面还是道德约束层面讲,此类不文明行为的成本极其低廉。这显然是构建现代文明社会、规范陌生人间关系所不得不面临的窘迫与无奈。
其实,实行信用管理是现代社会的应有之义。据报道,在西方一些国家,行人闯了红灯,就可能抹黑其信用记录,给经商、工作等方方面面带来影响。这对管理部门是很好的提醒,势必尽快建成完善的信用管理体系,确保信用管理融入各行各业,覆盖各个层面。届时,类似“咆哮女”的现象恐怕不会再次出现,即便偶有发生,也是“不作死就不会死”,其所受惩戒足可抚慰公众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