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人民期待 建设法治平安萍乡
2015年,江西省萍乡市围绕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率,按照“主动介入、网格管理、立体防控、服务群众”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政法各项工作,政法综治基本面持续保持稳定。去年一到三季度,全市公众安全感指数96.2919%,位列全省第3位,社会治安状况被评为全省优秀设区市。
高位推动
落实维护平安稳定第一责任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政法综治工作,始终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推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市委书记刘卫平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四个全面”治国理政总体战略之一。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是十八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全市政法综治战线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关于全面推进法治萍乡建设的实施意见》,扎实推进法治萍乡和平安萍乡建设,全力做好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各项工作。市长李小豹向各单位下发综治工作责任书。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朱信萍对重大信访和不稳定问题亲自包案、亲自处理,解决实际问题。各级党委、政府切实将各级领导抓维护稳定工作列入政府绩效考核、干部年终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与干部晋职晋级、奖惩直接挂钩。
法治引领
源头化解减少矛盾纠纷
市委政法委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共萍乡市委关于全面推进法治萍乡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若干意见》,制定了任务分解方案和重要举措分工方案,明确了牵头单位、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施方法以及完成时限。市委常委、政法委朱信萍同志多次对建立健全重大决策和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开展法治专题学习培训、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落实社会矛盾依法化解机制、把法治建设纳入政绩考核指标等工作进行调度,有效确保了法治萍乡建设稳步推进。
各级政法部门积极改变工作思路,预防在先主动介入,实行预警干预、联合会诊,主动介入调处矛盾,在全市县、乡、村三级全面建立杨斌圣群众工作室,打造基层化解矛盾纠纷、为民服务的重要平台,同时,市委政法委及各政法单位还定时到各县区设点接待群众来访。去年上半年,全市累计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121件,调处成功7019件,成功率为98.57%。
网格管理
着力打造为民服务平台
市委、市政府将建立城乡社会网格化管理体系作为全市38项重大改革任务之一,以群众平安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构建精细化动态化服务管理机制为目标,科学划分网格、落实网格人员、规范工作流程,全面推开社会管理网格化建设工作。
目前,全市形成了县、乡、村三级一把手抓网格化推进的工作共识。完善网格运行机制,总结推广莲花“三板桥”经验,推进“网格内事情”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目前已建立一级网格58个,二级网格742个、三级网格4261个。初步实现了有事找网格、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街、要事报得上,全市信访数量、民转刑案件明显下降。
立体防控
全面优化社会治安环境
围绕提升公众安全感,不断强化治安防范措施,加快、加强“天网”“地网”工程建设,初步实现对城区重点场所、交通要道、治安复杂地区以及乡镇街的全覆盖;重点推进网格化三级治安巡防,将巡防与网格化结合起来,明确网格化三级治安巡防8项工作任务,全力构建“社会面、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治安卡点”等四大网络,强化治安巡逻覆盖;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强化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的排查整治,开展了护城行动、守护平安行动;严厉打击“盗抢骗、黑拐枪”专项竞赛行动;开展了平安乡镇、平安社区、平安医院等基层创安活动,打造了一批“零发案、零犯罪、零事故、零上访、矛盾零上交”村(社区)、单位,平安创建的覆盖面达到100%,80%以上的单位达到创建标准。
萍乡市简介
萍乡市是江西省地级市,位于江西省的西部,毗邻湖南省。地处东经113°35′~114°17′,北纬27°20′~28°0′之间。东临宜春、南临吉安,西与湖南醴陵、北与湖南浏阳接壤。萍乡市紧靠长株潭,对接长珠闽,是江西对外开放的西大门。因古代萍乡生有一种水面浮生植物萍草,是萍草之乡而得市名。
萍乡市总面积3823.99平方公里(2014年),人口197.47万(2015年4月)。丘陵、山地和平原各占土地面积的66.4%、27.3%、6.3%。市中心城区面积58平方公里,城市绿化率46%。现辖安源、湘东两个市辖区和莲花、芦溪、上栗三个县。
萍乡是江西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首批内陆开放城市、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萍乡市作为湘赣核心区域和龙头城市,有“湘赣通衢”“吴楚咽喉”之称。萍乡是一座有1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近代史上,萍乡是中国工人运动策源地、秋收起义策源地、中国少年先锋队诞生地、红领巾的摇篮。
2015年3月,萍乡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行列,是江西唯一获批的设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