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套校服880不贵,谁说了算?

  近日,福州金桥学校学生发微博称,学校强制学生更换校服,两套880元。一些学生觉得,校服价格明显太高。该校回应称,学校确实近期更换校服,两套880元的价格是服装厂的报价,对比网上的价格并不贵,学生也是自愿购买。

  去年7月,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校服管理工作的意见》提出,今后校服生产和采购均将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学校要在深入论证和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选用校服,选用学校要建立家长、学生参与的校服选用组织。这实际上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统一校服并非必选项;其二,选用校服要深入论证,并与家长委员会充分沟通。

  当然,统一校服不是一地的“风景”。有的地方甚至给孩子提供有毒校服、透明校服。应该承认,统一校服在整齐划一、提升学校形象,防止学生之间攀比名牌服装方面,有它的可取之处。再加上部分家庭具备统一校服的经济承受能力,如果不是学校给出的校服价格较高,学生和家长或许能够接受学校统一校服的安排。

  问题是,即使统一校服有其合理性,我们也不能忽视统一校服的程序正义问题。学校大包大揽,不尊重家长与学生的意愿,且校服价格较高,一下子要家长掏出880元。校服决策是否过于武断,招标采购是否有腐败嫌疑,都令人生疑。要消除家长疑问,一方面需要学校自证清白,公开统一校服的决策过程、招标采购程序与招标价格,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介入调查,查清学校统一校服的决策过程、招标采购程序是否合法,校服的套数、式样、质量是否经得起推敲,并认真核算校服生产成本与性价比。

  如果统一校服的决策过程本身就不透明,招投标程序本来就不合理,存在腐败空间,自然应该从法律层面来矫正。即使校服确实不贵,学校在招标采购环节是清白的,学校没有征求学生与家长的意见,没有尊重他们的感受,也应该以自省的姿态承担责任。

  毕竟,每个家庭的情况千差万别,对于经济不宽裕或者不愿意购买校服的家庭,学校应该充分尊重他们的选择权,不能歧视不买校服的孩子。家长与孩子的权利比学校的面子重要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