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农村法治建设论坛”暨《农村法律知识300问》首发式举行

  本报讯(记者张林音 □肜群旺 黄赟) 1217日,海南省农村法治建设论坛暨《农村法律知识300问》一书首发仪式如期隆重召开。海南省法学会会长肖若海在论坛会上发表了“围绕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大力加强我省农村法治建设”的讲话。

  中国法学会对此次活动发来的祝贺信中指出,海南法学会在围绕党政工作大局,主动适应新形势,牢牢把握新机遇,团结和引领全省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在繁荣法学研究、参与地方立法、服务法治实践、开展法学交流、加强法治宣传、培养法学人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服务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法治海南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贺信中充分肯定了海南省法学会开展活动和推动市县法学会建设等工作有了质的飞跃,海南法学会的工作得到了领导机关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法学会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海南省法学会会长肖若海在论坛上做了主题讲话,他从四个方面紧紧围绕农村法治建设的架构问题,结合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指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展开论述。他表示,要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农民是我国人口中的最大群体,有9亿人生活在农村,这一具体国情决定了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在整个依法治国中处于基础性的十分重要的地位。

  肖若海在论坛上交流强调,农村法治问题要致力于法治治理模式的创新,加强制度创新,充分运用法治方式、科技手段、社会力量,持之以恒抓好治理管理。近年来,琼海市依托良好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禀赋,确定了“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的重要发展战略,以“不砍树、不占田、不拆房,就地城镇化”为原则,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助推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法治,实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琼海的成功经验很多,其中根本的一条就是激发人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大众齐创业。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帮助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法治建设和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肖若海要求,全省各级法学会要认真组织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更加主动参与社会治理和矛盾化解工作,为基层群众排忧解难、解疑释惑。努力探索创建法律诊所、建立法律专家服务站、开展法律服务基层公益行活动、创建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和地方党委、政府及基层组织设立法律顾问等工作,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水平。

  在论坛上,正式发行了由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海南大学法学院联合编纂的《农村法律知识300问》一书,并向参与各市县代表现场赠送。论坛还表彰了李能的《农村社会治理与基层体制创新——琼海市社会治理工作调研报告》、冯义强《征地补偿款分配权及其法律保障研究》等一批获奖论文和作者;并就论文中的具体法律问题,由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原主任、博士生导师张虎林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城乡基层法治研究中心主任丁文教授及相关法学法律专家现场做出精彩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