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宠物扰邻”纳入征信有望根治“狗患”
一直以来,“宠物扰邻”是申城市民反映较为强烈,社会舆论较为关注的不文明行为之一。日前,上海市文明办、市公安局等联合召开的“宠物不扰邻,生活共安宁”专项整治行动推进会透露,该市考虑通过电子监控等平台,对养宠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待条件成熟,“宠物扰邻”行为还将被纳入公共征信系统。(11月1日《新闻晨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精神娱乐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而宠物作为人类的伴侣,被许多家庭所接受和喜爱,但是宠物带来的各种麻烦也接踵而来。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狂犬病防疫工作者,对此深有体会,每天我们都要接诊数十位被宠物伤害的患者,而大多数伤人的狗都缺乏防护措施,包括一些大型犬。在这里,可以听到很多关于宠物的抱怨,比如猫狗等动物在特殊时期不分昼夜地嚎叫、小区绿地里隐藏的动物粪便、屡被吓哭的孩子,以及即使咬伤人后宠物依然“自由”出入的嚣张姿态。
我国近年来大力建设公共征信系统,而公共征信系统也确实发挥了它的特殊作用,老赖、旅游不文明、交通安全等相继被各地划入公共征信系统,而现在上海可能要再多一个“文明养宠”。有些人觉得养宠物是个人的事,和诚信无关,但是只要带宠物进入公共环境,那么就不再是个人的事,而事关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今年8月,据北京市疾控中心通报,北京市仅上半年,动物致伤人数就超过了8万人,狂犬病患者同比去年翻了一番,已报告7例确诊感染狂犬病患者。在医疗条件、防疫意识逐渐提高的现在,狂犬病发病率却在多地呈现逐年升高的态势,这不得不说和不文明养宠物有着莫大的关系。且不说,有些宠物并未完善防疫问题,只靠狂犬病疫苗并不能完全保护动物以及人类,只有做好出门牵狗绳、戴口套,方能有效避免宠物伤人事件的发生,降低狂犬病发病率。但现实却是,笔者在工作中曾听多名被伤者讲述,很多伤人的动物在伤人后依然出入“自由”,宠物主人仍然缺乏文明养宠的理念。或许疼痛的是他人,自己只是伤了钱,他人的伤疤没好,自己的“疼”却已经忘了。
对此,只靠道德文明呼吁,很难真正建立起广泛的文明养宠的理念。而不文明养宠,伤害了公共安全和社会和谐,有违社会道德,将此列入社会征信系统,可谓合情合理。尤其是面对屡教不改、恶意纵容的主人,征信体系可让其体会长期的“伤痛”,从而谨记文明。征信体系是给文明养宠戴上嚼子,同时,却不能少了法律的“皮鞭”。相关部门应健全法律法规,细化文明养宠规则,加大监管处罚力度,建立完善的投诉机制。比如捷克就对养狗制定了诸多规矩,从出门的口套、狗绳、狗屎清理到近乎苛刻的登记防疫制度等,鼓励民众举报并设立举报奖。或许,济南市的《养犬管理办法》规定中养犬必须首先征得四周邻居的认可、居委会开证明,才能在济南市公安局办理犬证手续,是对宠物扰邻的终极手段,但是没有完善的宠物文明管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宠物扰邻问题。只有“嚼子”和“皮鞭”都不少,方能让宠物们走在合适的道路上,而不是一撒欢就想越规,方能让文明养宠真正走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