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调解护航和谐之路
——河北省海兴县辛集镇公平和谐调解团工作掠影
今年中秋节前,河北省海兴县赵堤头村村民孙某来到辛集镇公平和谐调解团,向调解员咨询别人10年前欠他7000元钱,经县法院判决生效后,被告仍拒不履行义务的情况。调解员听完孙某的叙述后,表示可以依法进行调解。
随后,调解员到被告所在村进行调查,得知被告当初因经营鱼粉不善,赔了很多钱,现仍负债累累。掌握情况后,调解员深入到被告打工的工厂找其做思想工作,并与孙某沟通,孙某最终答应只要欠款的一半。双方很快达成了协议,由被告筹钱一次性还清。双方对调解人员的工作表示非常感谢。
海兴县辛集镇位于河北、山东两省3县交界处。这里虽然经济发达,但是社情却十分复杂,曾经一度案件矛盾频发、信访积案居高不下。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做到对矛盾纠纷早发现、早疏导、早化解?2013年9月,辛集镇党委、政府会同派出所经过多次调研论证,决定组建一个以镇党委、政府领导牵头,公安为主,多方参与,多位一体共同治理的平安和谐调解团。
这个调解团包含了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人民信访、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同时肩负着指导村级民调委的工作。调解团特聘了在公安机关、法院退休的老民警、老法官唱主角,负责涉及土地、财产、赡养、婚姻、交通赔偿、债务、宅基维权等纠纷的调解及法律咨询。
5年前,宋王村村民李某与王某均在河边填坑盖了房,但土地部门始终未给他们颁发宅基证,两家的宅基纠纷一直延续了5年,双方由吵骂升级为斗殴致伤住院,派出所曾对其进行过行政处罚,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老民警孙芳馥和老法官张全芳了解情况后,立即进村找双方调查询问,并找到村干部和周围邻居调查取证。原来,王某拉土垫地基后,李某往王家宅基上放猪粪、放檩条。王某房子开槽后,李某出来阻工,并在王某家门前堆积90厘米高的土堆,致王某骑摩托车摔倒,造成两人斗殴致伤。后来,李某要盖院墙,又遭到了王某阻挡。
在掌握大量证据的前提下,两名调解员首先找李某做工作,指出了李某的做法是错误的,并且一错再错;王某阻挡李某垒院墙是情有可原的,李某必须认识到自己在此纠纷中应负的主要责任。随后,两名调解员又找到王某,指出其应负的责任,并给其算了感情账、经济账。见“火候”已到,两名调解员把双方当事人叫到一起,告知双方的建筑房屋均属于非法建筑,按规定应予以全部拆除……经过4个小时苦口婆心的调解,李、王两家结怨5年的宅基纠纷终于被圆满地画上了句号。
在做好调解工作的同时,平安和谐调解团不断加强对镇村两级调解员的政治业务法律知识培训,并指导村调解员依法进行调解。在沧州工作的刘前村村民刘某回家探亲,回沧州时驾车在乡镇道路上不慎将刘东村王某撞死,调解团成员、镇民政所长王新磊带着刘东村调委会人员,积极与刘前村调委会沟通,协调赔偿。在王新磊的指导下,双方调委会通过共同努力,终于做通了双方当事人的工作,达成了和解,并进行了经济赔偿。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辛集镇平安和谐调解团还将调解团的职能从单一的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向多领域拓展,到目前已组成了由镇教委为主,镇中、村小学校长参加的教育调委会;由镇卫生院为主,有名望的村医参加的医疗纠纷调委会;由农行营业所为主,人民人寿和人寿两个保险公司参加的金融纠纷调委会;由辛集信用社为主,信贷员参加的金融纠纷调委会。在实现“公调”对接、“行调”对接、“访调”对接、“诉调”对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全镇调解工作的全覆盖。
辛集镇公平和谐调解团组建2年多来,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00余起,全镇信访案件下降了70%以上,再没有出现一起新的越级信访案件,更没有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案件也有了大幅下降。对此,镇党委书记姜元荣深有体会地说:“组建调解团2年多来,两级调解组织为镇党委、政府减轻很多负荷,整天围着政府转上访的人不见了,村里的矛盾纠纷激化的少了,全镇社会秩序稳定了。”
记者了解到,由于工作出色,辛集镇公平和谐调解团先后被县、市、省评为调解工作先进单位,其先进经验做法被海兴县党委、政府在全县范围内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