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陪审员手记:让母爱与法威并存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现象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对公共治安秩序的维护和社会和谐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一庭自2013年初组建了由两位女法官组成的“妈妈法庭”,法庭秉持“教育、惩治、感化”的方式挽救迷途青少年,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和司法效果。作为该法庭的陪审员,常常接触到一些让我深有感触的案子,也对该庭法庭妈妈们的审判方法敬佩不已。
2013年9月中旬的一天,该院刑一庭“妈妈法庭”不公开开庭审理了两位未成年被告人李某某和吴某某故意伤害一案。侦查机关依法查明其两人于该年3月中旬在十二中附近以自己的朋友被他人欺负,为其出气为由,邀集几个社会哥们帮忙报仇解恨,错将被害人张某某挟持到偏僻之处殴打其头部,造成头部外伤,头部右顶区硬膜外血肿。看到两个懵懵懂懂的少年被带上法庭,眼光中充满了迷茫和恐惧,我和妈妈法官们心情都十分沉重。随后,法庭细致查明两被告人身份信息、教育程度、家庭状况、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以及是否预知实施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等情节。庭审程序完成后,主审法官廖致语重心长地对两位被告人说:“看到你们两位少年今天站在被告席上,其实我和其他法官都深感痛心,你们的年龄和我儿子相当,本该在校园好好学习,如今却误入歧途,我真的十分为你们痛心,也为你们父母伤心。听到你们最后的悔罪陈述,我相信你们是真心诚意地认识到错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希望你们今后好好改过、洗心革面。”
一番逆耳忠言,让两个平时倔强不已的少年湿润了眼眶。庭审结束后,合议庭不忘将两被告父母请到办公室,对他们不当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一番劝诫。法官们义正词严地指出:孩子的迷失与错误的教育方法密不可分,孩子犯错父母也难逃其咎。家庭温暖的缺失,监管的不力是造成他们人格异化、走向犯罪的罪魁祸首。两位家长表情凝重,充满了懊悔和自责,法官的话给他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当着大家的面,两位家长做出郑重承诺,言明往后一定要好好关心孩子,帮助他们改造。
其实,这是我参与审理许许多多成年人案件中普普通通的一件。但每一起类似这样的案件,我都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情、理、法交融给人带来的心灵激荡。我常把法庭中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孩子听,希望让他们懂得法官在威严之外,其实也有温暖的一面。尤其是楼区法院的妈妈法官们,她们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在诠释法律的威严,也用母性的慈爱传递着司法的温暖。
目前,岳阳楼区人民法院已正式成立专门的“未成年人审判庭”。我相信,岳阳市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惩戒工作未来一定会取得更为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