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市榆阳公安创新联动机制

从“被动反应”到“主动攻防”

  本报讯(记者冯雷 杨林 □杨旭广) 今年以来,陕西榆林市榆阳公安紧紧围绕“四项建设”和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两大主线”,以提高立体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为核心,以信息化引领警务工作为支撑,因地制宜,因情施策,科学整合警种资源,综合运用侦查措施,创新“联勤指挥、刑侦改革、侦查破案”三项警务工作机制,使警务工作实现了从“被动反应”向“主动攻防”的转变。

  创新联勤指挥机制,提升应急处突能力。该局依托中心城区街面视频防控网络,实行重大案件和突发事件一级接处警模式,完善了“一个中心、一级指挥”与“分级指挥、分级处置”的110运行机制,在打击犯罪、维护治安、服务群众中取得了显著成就。1-9月份,指挥中心共指挥协调重大警情132起,接待群众来电来访563次。

  建立治安卡点堵控系统。该局认真分析流窜犯罪的规律特点,充分考虑不同警情的处置要求,部署建立了城区卡点堵控系统,以榆林城区为中心,由内向外依次设立了4道防线7个治安卡点,建立起查缉堵控流窜犯罪的层层屏障,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同时,组织多个警种单位进行合成模拟实战演练,有效提高了查缉流窜犯罪分子的能力和整体防控水平。

  积极推进信息化实战应用。结合社会治安防控实际状况,坚持信息化、科技化建设方向,进一步完善了350兆对讲群呼、GPS卫星定位、城市地理信息、治安动态监控、综合信息查询和治安信息分析研判系统建设。指挥中心牵头组织每日、每周、每月对全区社会治安动态汇总分析研判,形成研判指导意见,为案件侦防、事件处置、预警预防提供了全方位支撑,形成了警民信息互通、工作互动、信息共享的良好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推进刑侦机制改革,提高打击质量效能。按照“体制不变、机制先行”的原则,积极优化警力资源,打造刑侦尖兵队伍,通过机构整合,民警双向选聘的原则,重新优化组建了5个责任区中队和重案中队、网安中队、反扒中队、技术中队、防控中队等6个刑侦专业队,有效地提升了打击效能,确保社会治安秩序持续稳定。

  改革实战培训机制。积极推进“送出去”学习活动,先后组织法医、勘验民警等技术人员赴南京、北京、桂林等地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升侦查、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战能力水平。坚持每周组织民警学习法律知识,并通过相互交流学习,使其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知识。定期组织民警培训武器警械,讲解相关法律规定和操作技能,确保民警掌握专业的警务技能,为打击犯罪奠定良好基础。

  创新合成作战机制。探索推行网上“合成作战”机制,整合社会信息联查、刑侦情报信息、视频研判等5个作战平台,建成情报合成作战室,实现了信息跨部门、跨警种的高度融合和即时共享,为打防管控提供精确指导。在合成作战室的情报信息支撑下,刑警大队先后利用合成图像破获闫某卫系列盗窃摩托车案,康某等人系列砸车玻璃盗窃案等案件100余起。

  完善法律监督机制。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刑侦部门是打击犯罪的主力军。该局通过强化监督制约,确保刑侦打击队伍始终在法律轨道上运行。

  深入推进专项行动。以“秦风行动”、百日会战为抓手,高标准、严要求推进严打整治活动,重拳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完善杀人、强奸等严重刑事犯罪侦破工作机制,坚决落实命案必破工作机制,对重大案件始终坚持快侦快破,狠抓打黑除恶工作,全力确保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加强阵地控制。集中加强对废旧物品回收站、二手机动车交易市场、废旧手机交易市场、开锁印章复印行业等特殊行业领域的管理,跟进管控措施,从严打击整治隐匿其中的违法犯罪活动,切断盗窃销赃渠道及利益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