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正蓝旗巡回法庭服务草原牧民

  本报讯(记者任晓宁 □苗春军 于静) “现在我们牧民想打官司再也不用跑100多公里的路去法院了,法院把法庭搬到了我们牧民家门口,让法官替我们跑路,不仅让我们少跑路少花钱,还能很快就解决了我们邻里之间的小矛盾,就是法官们太辛苦了!”提起法院的“巡回法庭”,内蒙古正蓝旗桑根达来镇的牧民苏某激动地说。

  正蓝旗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天堂草原锡林郭勒盟的南端,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区,世界文化遗产“元上都遗址”便坐落于此。由于辖区地域广阔,加上交通不便利,为了切实服务草原农牧民,近年来正蓝旗人民法院结合辖区实际,以贴近牧区群众的“巡回法庭”等方式开展巡回调解、巡回审判、巡回普法等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也获得了草原牧民们的一致好评。

  据介绍,该院以桑根达来人民法庭为依托设立了桑根达来巡回办案点1个,同时在桑根达来镇、宝沙岱苏木、五一种畜场等7个苏木镇场设立了7个诉讼联系点,并从在当地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苏木镇领导、嘎查(村)干部、司法所所长中聘请了14名诉讼联系人。该院还配置了1台巡回审判车,车内设置了折叠桌椅、电脑、电子签章、POS机等设备,实现了车内就地开庭。结合牧民的生产生活特点,巡回审判的法官,将巡回办案场所延伸到了牧民“夏营盘”的蒙古包里,既有效处理了矛盾纠纷,又不影响群众的生产生活。

  近两年来,该院巡回审判共使用双语审结民事案件105件;开展以案讲法45次,现场解答牧民咨询法律问题120余次,发放宣传材料200余份。2014年至今,该院巡回审判法官巡回审判行程已达3万余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