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戎子葡萄酒大奖赛崭露头角
——世界范围选评委 分组盲评保质量
柏林葡萄酒大奖赛是全球五大国际葡萄酒比赛之一,是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监管下的第一大国际葡萄酒比赛。该大奖赛如今已举办第19届,每届又分为春、夏两赛。2015年度夏季赛共有世界各地的4300余款酒参评。
在此次比赛中,来自30余个不同国家地区的130余位专业评审被按照六人或七人一组被分为21组,每组有一位组长,负责主持协调组内讨论。每位评委面前都有一个厚厚的线圈本,每页纸上只给一款酒打分。为保证每款酒的每个分数都可追溯,评委每品鉴完一款酒打分之后,都需要在自己的打分表上签名,提交给组长,组长需要组织组内针对每一款酒进行讨论,并在每位评委的评分表上签名。一天下来单单自己的签名,组长就要写近300个,更别提还要在一组专业评审中协调讨论,保证组内一致性以及评分的准确性。
按照 OIV 的规定,每天每位评委品鉴的酒款数不能超过49款,确实保证了评委的舌头不会太过疲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品鉴打分的品质以及比赛的公正性。更为严谨的是,每一天每组评委都会品鉴3~6组不同的酒样。每一组品鉴开始之前,都会有一款“校准酒样”,既可作为提示,让评委知晓接下来将要喝到什么样的葡萄酒,又帮助评委们在每一轮每一个类型的酒打分之前都可以校准分数,大家通过讨论研究,在小组内达成基本共识,以便为后续的参赛酒款给分。
大赛规定,评委给出的分数82~84.9意味着银奖、85~91.9为金奖、92分以上为特别金奖。同时按照OIV的规定,整体获奖概率不可超过30%,所以有些酒即便得到了82以上的分数,但也有可能因为30%规定,而无法获奖。
在柏林葡萄酒大奖赛过去19届的历史中,曾零星有过中国葡萄酒的身影出现。
在此次柏林葡萄酒大奖赛上,许多国际评委第一次品鉴中国葡萄酒。由于在评分阶段,评委只会被告知年份及品种,而并不知晓其产地,所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评委在打分之前不会因为产地而对酒款品质做预判。
据参与此次评酒的一位中国评委透露,品尝到高水准的酒后,评委们会热烈地讨论,猜测它们可能来自哪个国家。“我们组一位来自德国的葡萄酒买手、WSET四级的葡萄酒专家,认为它们不像旧世界风格,但也不像澳大利亚或美国的波尔多混酿的风格,猜测它们估计来自于一个大家都并不熟悉的新世界国家。品鉴结束,向评委会主席团领来信息表,才看到整组16款酒来自中国!我们组所有的评委都非常惊讶,这是他们第一次品鉴到中国葡萄酒,没有想到中国葡萄酒的品质已经如此优秀,他们全部都起立为我鼓掌,并让我将他们对中国葡萄酒取得如此佳绩的祝贺转达给国内辛勤的葡萄酒业界同仁!”在该评委的描述中,被大家齐声夸赞的正是戎子酒庄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