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张名片里的社区警务故事
一个落在医院的钱包,因存着一张社区民警名片,失而复得;名片上,一个24小时热线电话,服务为民,昼夜无休,筑起一道居民们信任的平安之网……日前,记者走进厦门马銮湾边防派出所,听一名边防民警讲述一张名片里的社区警务故事。
【故事】
一张社区民警名片
丢失的钱包失而复得
不久前,厦门马銮湾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许君舵,接到一个妇幼医院医生打来的电话:我们捡到一个钱包,里面有你的一张名片。
最近没生病,也从来没去妇幼医院,怎么钱包和名片被医生捡到?许君舵有点摸不着头脑。经医生说明,原来当天有一名男子陪妻子去产检,离开诊室时,把钱包落下,钱包里有多张银行卡、数千块钱,还有一张身份证和一张印有“马銮湾边防派出所社区民警许君舵”的名片,医生通过名片“按图索骥”找到了许君舵。
“这个男子是我们辖区的居民,我认识,四川人,姓熊,一家人在杏林西滨村开便利店。”一听医生念出身份证上的名字,许君舵脱口而出,手机上就存着熊某的手机号码。最后,一个电话,熊某马上到医院认领到了钱包。
“没想到存社区民警名片,还能带来好运,钱包失而复得。”熊某十分感谢许君舵和热心医生,“钱丢了是小事,银行卡、身份证挂失、补办才麻烦。”
【坚持】
一个24小时热线
筑起一道居民平安网
一张社区民警名片,给熊某带来一次好运,而对辖区居民来说,带来的是方便和平安。
在杏林西滨村,许君舵的名片几乎每幢出租楼房东、商铺店主等都人手一张。而名片上的手机号码,也几乎成了辖区居民们的24小时热线电话。户口政策咨询、夫妻吵架……不分时间,都打这个电话。
就在两个星期前,许君舵凌晨3点多接到一个电话:两户村民因其中一方的违章搭盖问题,发生口角,要找民警评理。当天许君舵没值班,正在睡觉,但他还是马上赶到现场协调。
去年8月份左右,一伙人在西滨村一家餐厅喝酒打架,惊慌失措的店主翻出社区民警名片,打了许君舵的24小时热线电话。不到5分钟,许君舵带着其他警力赶到现场,涉事者还来不及逃跑,就被抓了。
“如果110报警的话,中间需要多个环节,而报警人翻开名片打电话,至少可以节省3到5分钟的时间。”许君舵说,居民报警,民警最快赶到现场,对他们来说,是最大的安全感。
【数字】
半年刑事报警量同比下降8%
“每次印名片,都要300到500张。”许君舵开玩笑,他的名片用得最多。
不过,许君舵的名片用得多,这或许正是马銮湾边防派出所社区工作中扎实、勤恳的一个缩影。
据介绍,厦门杏林最大的工业区,就在马銮湾边防派出所辖区。32家企业,2万多名外来人员,1200多幢出租房,治安环境复杂,如何把平安放进每一个“网格”,把平安与每个居民联系在一起呢?
马銮湾边防派出所的民警们选择和许君舵一样,用脚丈量土地,入户访查时,递一张名片:咨询户口等问题,找我;分发反诈骗传单时,递一张名片:接到可疑电话,打这个电话……
闽南人经常递香烟结交朋友,民警们通过递名片的方式,成为居民们的朋友,获得他们信任和肯定。
据统计,今年以来,辖区共接刑事类报警286起,同比去年357起,下降8%。凭借“门禁通”系统以出租户为依托对流动人口实行管理,与派出所实行的24小时流动人口暂住登记服务、上门办理登记服务等“三项服务”并行,大大提高了流动人口登记率。今年以来辖区共安装“门禁通”系统145套,登记5675人、注销2313人,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三率三量位居分局前列,涉及出租屋发案率下降31.7%,抓获犯罪嫌疑人8名,其中一名为网上在逃人员,辖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逐步夯实,服务现实斗争、彰显打击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