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徐州涉法涉诉联合接待中心“四大机制”保障实体化运行
人说信访难,难在“控诉无门”。然而在江苏省徐州市,却有这样一个地方,有房间让老百姓说话,有专人听老百姓说话,有机制判断老百姓说话,有政策处理老百姓说话。这就是位于徐州市铜山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的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在当地老百姓心中,这里就是说委屈、求公道的“正义堂”。
2013年4月,徐州市被江苏省委政法委确定为信访改革试点城市之一;2014 年8月,徐州市再次被确定为信访改革第二阶段试点城市。2014年9月,徐州市涉法涉诉联合接待中心正式挂牌,并在半年内实现了全市11个县(市)区联合接访中心全覆盖,群众信访渠道进一步畅通。
“从涉法涉诉联合接待中心成立以来,我们每个月都要接待来访200件以上。老百姓愿意到我们这里来反映问题,也是因为我们的机制有利于群众解决问题。”徐州市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专职副主任李杰告诉记者。
李杰所说的机制,便是解决涉法涉诉案件入口不顺、出口不畅、程序空转等难题,保障接访中心实体化运行的“四大机制”。
在接收信访事项第一步,就严格执行分离分级审查机制,把好入口甄别、审查定性、出口畅通“三关”,按照处理程序和责任分工,实行政法部门初审、联合接访中心例会联审、信访改革领导小组会商会审、信访联席会议定审的“四级审查界定”,保证每个涉法涉诉信访事项依法按程序处理、非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及时分流处置、诉访交织信访事项化解责任明确、审查终结信访事项出口顺畅。
针对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处理中容易出现的责任不清、推诿扯皮、久拖不决等问题,徐州市委政法委、市联席办联合出台一系列方案,规范信访事项流转程序,建立责任包挂制度,创新实施“访调对接”,建立派驻对接、预警联络、首问负责、公开听证、会商会办、督办终结、考核保障等七项机制,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协作、顺利移交、合力化解的工作格局。全市新立非法集资案件97起,启动意得案、红宝石案、天威案等9起案件清偿兑付工作,兑付资金近2亿元,涉及群众1.2万余人,近300名群众实名来信向市委市政府表示感谢。
徐州市委政法委特邀政法部门业务骨干、律师、法学专家等12个方面60名法律专业人士,组建 “市委政法委法律专家库”,探索建立“第三方”案件评查机制,进一步规范案件评查工作,及时纠正查处政法干警执法办案中的违纪违法问题,提高政法机关执法司法办案质量和廉洁自律水平,发挥案件评查实际效果。
建立政法部门领导接访约访工作机制,改变联合接访模式,拓宽信访受理渠道。接访中心提前1个月将接访领导名单、日期向社会公布,增加群众信访的可选择性和针对性。市委政法委、市公检法司班子成员轮流到联合接访中心值班接访,值班领导对有管辖责任的案件当场办理,对其他案件交办督办,增强接访处访工作实效。同时,建成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网上涉法涉诉信访办理信息平台,切实减少群众“访累”。越来越多的上访群众关注、使用、信任网上办理信访的工作方式,信息平台的影响力逐步放大。
“人人讲规矩,事事依法办,处处有秩序。”是徐州市政法委书记孔海燕,对依法治区的工作信条。自成立以来,徐州市涉法涉诉联合接访中心接待来访群众876件,其中接受法律咨询、释法明理197件,转办交办459件,会商会办120件,直接答复100件。信访工作井然有序,成果显著,有效维护了地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