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牢“三个关键”凝聚法治姜堰建设合力

    十里溱湖风光好,会船时节法暖民。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溱潼古镇葱郁苍茂,风景如画,每到清明会船节等旅游旺季,姜堰区相关部门都会组织到这里举行法治宣传活动。明媚的阳光下,法治精神伴着温暖和煦的春风,吹入了人们的心里,成为溱湖上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法治创建工作要突出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突出矛盾化解这一关键领域,突出法制宣传这一关键手段,狠抓措施落实。”姜堰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士林“三个关键”的要求,成为姜堰区提升法治精神,凝聚法治合力,打造立体化法治姜堰的指向针。

  为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姜堰区委组织全区领导干部,全面系统学习宪法法律知识和法治建设理论,特别是熟悉掌握与本职工作紧密相关的法律规范、政策,做到学深学透、融会贯通。要求领导干部坚定自觉尊法,严格自律守法,积极主动用法,实实在在述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共同推进领导干部法治素养建设。目前,姜堰区行政机关行政诉讼案件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达到100%。“只要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庭应诉,案件审理起来就更加顺利,群众也就更加满意。”姜堰区政法委副书记、区法治办副主任杨春告诉记者。

  在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动态排查化解机制工作中,姜堰区强势推进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做大做强专业调解组织,从源头上控减矛盾纠纷的发生。还组建了一支50人的专家库,巡回接访、巡回会诊,有效提高了矛盾化解成功率。实施综治、法治、司法、公安、法庭力量“五位一体”融合发展,真正使矛盾纠纷调解、社会治安防控、突出问题整治、基层法治创建等工作得到有力落实。同时,在各镇街依托社会管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法治服务中心,各村以大学生村官、年轻后备干部为主体,设立法治服务工作站,在城区社区建立以律师、法律工作者为主体的律师工作站,统一界定工作职责,达到了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发挥职能的作用。

  法治服务民生,是姜堰区法治宣传始终秉承的工作理念。为使更多群众知法、守法、尊法、用法,姜堰区自20136月起,由区法治办和法院牵头协调,组织开展“千人听案评审”活动,持续深入以案说法。区法院根据庭审案件类型和各部门单位的工作性质,特别是针对职务犯罪、交通事故、行政诉讼、金融诈骗、合同纠纷、重大疑难刑事等,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切实相关、干部群众较为关注、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案件,邀请不同群体走进法庭旁听、评议案件审理,扎实推进了司法公开,达到“宣传法律、警示干部、教育群众”的普法效果,成为姜堰区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好品牌。

  姜堰区还积极组织开展了“法律援助千家万户明白工程”,实行法律援助向低收入人群延伸。“法治大讲堂”、法治巡回宣讲团、诚信姜堰与法同行,检察大篷车走村入户等活动,有效融合了案件回访、公开答复、释法说理、普法宣传为一体。

  为体现考核成效,突出个性,姜堰区2015年开始实行社会稳定工作保证金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措施。同时,制定了“三色提示单”制度,对重点工作侧重过程管理和量化考核,动态督办。即每月下发月度工作“白色提示单”,明确完成标准和时限;完成不力的下发“黄色通报单”,督促加速完成工作任务;工作严重滞后的下发“红色警示单”,年终不得参与评比表彰。姜堰区个性化、差别化考核机制,敢于硬碰硬、实打实,既防止人为因素影响考核结果,同时鼓励结合实际创特色,形成了“一部门一品牌、一镇一品牌”的创建局面。姜堰,由水而生,因法而治,成为镶嵌在溱湖旁一颗闪光的法治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