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门票“禁涨令”咋成“必涨令”?
自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规定“三年不涨价”后,每到“解禁年”许多景区便迫不及待涨价。8月21日,记者梳理发现,在宣布即将涨价的景区中,个别景区还入选了国家旅游局2015年5月公布的“全国旅游价格信得过景区”。
“景区调价”,每当类似新闻爆出,必能引来民众争相热议,而其中“涨价”多于“降价”,“控价”之后仍少不了涨价,这让民众对景区调价政策无言以对。
现行的景区涨价虽有听证会等限制,但听证会人员基本来自当地,没有利益相关的游客群体,逢听必涨也就不稀奇了。“三年必涨”现象是对“三年不涨”通知的嘲弄,让类似通知失去了存在意义。对此,国家可制定相关政策,比如让听证会更为开放,或开通网上听证会,听取全国网民的意见;同时,应公开景区财政,让民众看看景区维护成本到底是多少,涨价的门票是否用到了实处,让民众关于涨了价却没有更好服务的疑问得到解答。
国家层面应制定更为完善的景区门票监管体系,细化商业景区和公益景区,严格公益景区门票价格监管,避免公益景区不公益的一涨再涨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