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蒙田说,我的书房就是我的王国。天昧灯明,万家灯火,我端坐在书桌前,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搬进新居已逾七载,书房里的书籍,随着光阴的陨落,如同茁壮成长的青草,一下子繁茂了起来,堆满了。当我每年读完10多本书时,岁月的书签又翻过去了一页。

  有日,望着书柜里的书本横七竖八,既有碍观瞻,又不便查阅,于是拣了个周末,静下心来理一理。首先要腾空书柜,把书本全部搬出来,想不到这也是件累活。接着,给书柜“擦擦脸”“洗洗澡”,拭去蒙在书柜里的尘埃。等书柜里里外外整理干净了,再分门别类的把书放回书柜。忙乎了一个上午,终于排列有序的整理好了。

  站在书柜前,望着一册册中文、法律的自学考试书籍,在感慨良多的同时,心里充满了自豪感。我只有初中师范的文化底子,却始终没放弃提高自身的“修养”。我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当年,便开始了自学考试,先是报考了中文专业专科。那时,我被一张调令,分配到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工作环境偏僻,路途漫长遥远。不知多少个长日,我骑着辆自行车,沿着乐清湾边绕行在坑坑洼洼的路上,颠簸前行,一路风尘仆仆的回家、到校。随车往往携带着一个书袋,里面一边装着个盛放着鱼、蔬菜的饭盒,一边装着两册《古代文学作品选》。到校后打开书袋,饭盒里的鱼汁溢出,书本都沾满了。阅读古文选,在享受书香的同时,还享受着浓浓的鱼香味。至今,书柜里的这两册《古代文学作品选》还残存着当年的印记。

  交通不便,住校是常事,却发现外地教师居然只有我一人。当噪雀归巢、烟岚雾霭,随着学校那扇孤零零的教学楼的铁门上锁,也等于把自己固定在了数平方米的斗室。当时根本没有可供消遣的电脑,也没有有线电视。如何排遣这寂夜独居带来的困顿?正好可以利用这漫漫长夜学习《古代文学作品选》《古代汉语》这些最难啃的专业课程。努力终于得到回报,我顺利获得了杭州大学颁发的自考中文专科文凭。在教书育人岗位工作数年后,我被调到开发区担任秘书工作。而后,我又自学法律专业本科。在繁重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一门一门的读,一门一门的考。

  人生道路何其相似,在行政单位工作数年后,我通过竞争上岗,考取了乡副镇长职位,被调到一个孤岛悬空的海岛乡工作。蛰居海岛,隔三岔五要住夜。海岛的夜晚自然远离了陆上的繁华喧嚣,静寂是海岛夜色的主基调。为了自考,我又远离了网络的诱惑,把自己“关”进寝室埋头读书,孤灯茕影,手不释卷,直至灯昏星黯,沉沉入睡。临近法律本科最后两门课程的考试时间,上级部门组织我们到杭州业务学习。一个星期的学习期间,我放弃了晚上逛逛杭城欣赏“人间天堂”的美景,认真复习,顺利通过了《中国法律思想史》《西方法律思想史》这最后两门课程。这样,没一点法律知识基础的我通过了23门课程考试及毕业论文答辩,获得了浙江大学颁发的自考法律本科文凭。在漫漫自考路上,我的阅读习惯逐渐养成。

  阅读大致可分为“有用”与“没用”。“有用”性,指通过阅读专业书籍,提高业务知识能力。“没用”指阅读非专业书籍,看似没用,其实通过阅读扩大眼界,提高修养素质,这也很重要。古人读书有“三上”、“三余”说法。“三上”,即“枕上、厕上、马上”,“三余”,即“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冬者岁之余”。可见古人很珍惜时间用来读书。我虽做不到古人读书的“三上”、“三余”,但利用空余时间读书这已习惯成自然。忙完了一天的工作与生活琐事,夜阑人静的时候,我总喜欢坐在书房里,看会书后再休息。忆起我在海岛乡工作,生活节奏拉得漫长,先从县城的东端到北端,转换2站公交车,再坐渡轮到工作地,一趟路程就超过了个把钟头。但把这段枯燥而又单调的时间利用起来,譬如阅读,何尝不是人生的一种乐趣呢。

  到外地出差,我总爱到书店、书城逛逛走走,看看有无可买之书。学习出差回来,我的行李包里总放着几本买回来的书。有一回,我到杭城一家书铺,竟然意外的看到了一本网上已售罄的史书,欣喜地买了下来。为了使儿子掌握言简意赅、真实朴素的写作要领,还为小儿买了本《民国小学生作文》。淘书、藏书是件乐事,就是不阅读书籍,看看林立的书册,抚摩崭新的书面,闻闻略带墨味的书香,对求知的人来说,也是种幸福的享受。

  我家是典型的三口之家,我与妻子是工薪族。当初,因为我家买下的新居位居大楼中间位置,次卧室边本有个约4平方米的小房间,按销售商原先的设计,本可以用来做个书房的,可就是房间的光线稍显不足,不利于阅读。在如今寸土寸金、居之不易的情形下,把本可以做卧室用的房间,拿来用作书房,会不会奢侈了些?我与妻子经过权衡,在装修新居时,把这个小房间改作了小客房,而把有北窗的10平米的房间做了书房,靠窗做了张尺字形书桌。

  蒙田说,我的书房就是我的王国。天昧灯明,万家灯火,我端坐在书桌前,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