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受援助 千里锦旗表谢意

    本报讯(记者薛志忠 □郑永波) 76日上午,西藏公安边防总队聂拉木边检站执勤业务科教导员徐杨收到了一个来自天津的邮包,打开一看,一面写有“人民卫士 全心为民”的锦旗展现在眼前,落款是“陈军携全家敬上”。徐杨的脑海里浮现起一个半月前为一名通关旅客提供帮助的情形。

  那是527日晚上22时左右,1名天津籍旅客历经生死从尼泊尔由樟木口岸入境回国。

  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经历了“4.25”“5.12”两次大地震的樟木口岸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喧哗,因地震随时可能导致重大次生灾害发生,樟木镇所有群众已经全部撤离到日喀则市集中安置点。

  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聂拉木边检站的官兵成了唯一坚守在樟木口岸的人员。通往樟木的道路和尼泊尔加德满都到樟木口岸的道路随时会因余震和泥石流而阻断。谁也想不到,这种时候还会有旅客从樟木口岸归国。

  当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前执行勤务的边检站执勤业务科检查员旦增罗布和监护中队战士曾涛看到从中尼友谊桥上背着包走过来的中国人的时候,惊讶得都忘记上前询问情况了。

  在经历了几秒的震惊后,旦增罗布才回过神来:“您好,请问您是哪来的?要到哪里去?”

  “啊,太好了,我终于回国了,我终于回国了!您好,我叫陈嘉隆,出门旅游,取道尼泊尔入境。这一路太危险了,太艰难了!”

  曾涛和旦增罗布迅速将情况汇报给中队值班领导孟太宗和执勤业务科代理教导员徐杨,得知情况的两人很快来到国门前。

  经核实,天津籍旅客陈嘉隆4月初从家出门外出旅游,分别去了泰国的清迈和曼谷、马来西亚的吉隆坡、印度尼西亚的雅加达。由于陈嘉隆出发时就已经把所有机票订好,当时预订机票就是从尼泊尔加德满都经樟木口岸入境。524日结束印度之行的陈嘉隆不顾尼泊尔地震带来的影响,继续按照行程取道尼泊尔入境。

  这一路的行程完全超出了陈嘉隆的预期,他没有想到地震带来的危害是如此之大,所到之处几乎没有任何可以食宿的地方。由于加德满都到樟木口岸的公路也因为多处塌方且有再次塌方的危险,根本就没有车敢往樟木口岸方向过来。陈嘉隆这才真正感受到地震之殇的威力。一路上,原本一块钱一包的尼泊尔方便面20块钱一包还很难买到,更别提矿泉水什么的了。

  在这种艰难情况下,陈嘉隆只有靠着不多的食物,在道路通行时,通过请有摩托车的尼泊尔人送行加上步行的方式向中尼边境前进。一路上,陈嘉隆可谓是风餐露宿,历经生死。在一次通过一处泥石流时,突然下滑的山体差点将陈嘉隆掩埋,那一刻的情形,陈嘉隆终身难忘。

  仅仅114公里的路程,陈嘉隆整整走了3天,一路上只吃了3小包尼泊尔干吃面,渴了喝点雨水。当他来到中尼友谊桥,看到耸立在桥头雄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门时,激动地流下了泪水。这一刻,他终于看到了生的希望。

  由于地震之后,所有官兵都是住在边检站监护中队营区的帐篷里,原本床位就很紧张,现在又要多安排一人。可是徐杨没有一刻的犹豫,他把自己的床让了出来,自己抱着被子与战友挤到了一起。

  当晚,陈嘉隆在帐篷里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起床后与官兵一起吃了早饭。徐杨对他说:“我们和樟木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已经联系好了,由我们派车送您到指挥部,指挥部安排车辆送您到聂拉木县城,到县城后您就可以搭乘班车到日喀则市区了。”

  将陈嘉隆送往抗震救灾前方指挥部后,徐杨又通过短信将陈嘉隆的情况通知了其父亲陈军。

  62日,一路辗转的陈嘉隆终于安全到家。其父亲陈军在听完儿子讲述的情况后,对冒着生命危险驻守在地震灾区、祖国边境的聂拉木边检站官兵充满了敬意,与儿子一起制作了锦旗不远千里邮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