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缴历史欠账还需问责跟上

72日,山东省临沂市被环保部约谈后“休克式”治霾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57家污染企业关停后,造成6万多人直接失业,加上失业者家属,波及人群至少在15万左右。当日晚,环保部宣教中心微信公号“微言环保”发文称,被关停的企业满满的全是委屈,责任全部推给外界,以受害者的姿态对自己不堪回首的过去只字不提。今天的临沂,是很多历史欠账严重的城市经济转型时期的一个缩影,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

环保部官方微信的“历史欠账总是要还的”说得可谓铿锵有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淡化GDP考量,加大去库存化进度,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等,均已上升为最权威的政治意志。民意和政策的共同诉求,已为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还债创造了环境。事实上,这笔欠账确实已经拖欠不起了。就临沂此次的治污困局而言,虽然57家污染企业关停造成6万多人直接失业,但这并不代表着治污过头了,恰恰相反,这更说明过去临沂在环保方面的历史欠账实在太多,亟须尽快清缴。如果在这个问题上稍有含糊,就会再次陷入边污染边治理的历史窠臼,最终导致环境质量进一步恶化。

拿临沂来说,刚刚关停污染企业,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马上就出现了,这在警示我们,清缴环保历史欠账,不但需要各级政府敢作为、真作为,还需要让相关问责及时跟上,这样才能防止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我们要通过铁腕执法、铁面问责的力量与民众、媒体的监督形成倒逼机制,毫不手软地进行问责追责,决不向任何人、任何官员和企业网开一面。因为这关系的不仅是中国经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也是中国人民的健康与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