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工作 为民谋事最重要
“法治铜川”“平安铜川”座谈会侧记
“法治工作不搞‘高大上’,为民谋事最重要。”这是陕西省铜川市法学会组织召开建设“法治铜川”“平安铜川”座谈会上,全市法学会员形成的一致共识。市政协主席张应龙,铜川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任荣等应邀出席会议,市法学会各副会长、区县法学会会长,部分常务理事及法律、法学工作者代表欢聚一堂,谋“法治铜川”宏伟新蓝图,畅谈用法治理念治理城市、建设铜川的新愿景。铜川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马秉寅主持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气氛热烈。铜川市法学会专职副会长张百川就法学会如何在建设“法治铜川”“平安铜川”中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得到全体会员的认可和赞同。在他的带领下,其他法学会会员都纷纷发言。每个会员的发言,不是空对空的泛泛而谈,而是针对自己所联系部门工作及该市实际分别作了发言。
依法治市是载体
平安治市为手段
铜川市政协主席张应龙在发言中指出,法学会自成立以来做了大量工作,对铜川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工作走到了陕西省前列。针对法学会以后如何围绕“法治铜川”“平安铜川”建设开展工作,他强调,铜川市各级法学会首先要解决好认真学法的问题。要积极探索研究,解决老百姓尊法、守法、用法的问题。要将法治铜川建设与全市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平安铜川建设是依法治市的载体,法治铜川是目标,平安铜川是手段,与此同时,要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认真研究解决问题。要脚踏实地,实实在在谋事,围绕15条任务来研究,参与人大立法,拿出一些有价值的理论成果,供市委参考,为政法委提供工作思路。
“平安铜川”建设的核心在基层,要深入基层,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铜川市的工作重点在城市,新区是焦点。要坚持行之有效的制度,强调党委重视、政府支持,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经济下行压力大,给社会治安带来一定压力,给执法带来考验,特别是警察。要充分发挥学会作用,积极探索研究,让老百姓享受改革成果。
发挥法学会“思想库”和
“智囊团”的作用
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法学会会长马秉寅对法学会今后的工作如何开展提出要求,他要求,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对“法治铜川”“平安铜川”建设的问题研究,把思想统一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严格按照章程开展工作;把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等与依法治市工作结合起来,将法治建设融入其中,多出研究成果,并且进一步促进研究成果更多更好地运用于党和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法治建设实践。与此同时,要积极主动谋划工作。今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修改后的立法法授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明确设区的市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各级法学会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广大法学和法律工作者立足实践,依照铜川特色,深入调研,充分论证,以立法建议等形式积极向党和政府建言推动铜川经济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学会“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用踏实的工作锻炼自身,宣传自身。最后,要加快研究成果转化。各级法学会要统筹法学理论研究资源力量,通过制定科学规划、搭建研究平台、提供项目支持、完善评价机制,促进更多的法学理论成果进入“决策圈”“改革圈”。要着力拓宽转化渠道、丰富转化形式、完善转化机制,如对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和重大法律对策建议,及时归纳整理,通过专报等形式积极向立法机关、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反映,使法学理论研究成果真正成为推进法治实践的“催化剂”和“牵引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