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位勇士留下遗书死守国

  2015429日,“4·25”尼泊尔8.1级地震后的第4天,当“孤岛”吉隆口岸所有群众和工作人员撤离后,最后一架直升机带回了死守国门21位勇士的“遗书”。

  在那个没有确切撤离时间、余震不断的紧要关头,21名死守吉隆热索桥口岸的边检官兵能给家里人留下最宝贵的东西就是这一纸留言。

  吉隆口岸所在的吉隆县吉隆镇热索村位于喜马拉雅南麓的吉隆藏布河下游与中尼界河东林藏布河交汇处,四面都是陡峭的高山,距离“4·25”尼泊尔大地震的震中博克拉仅130公里。驻守在这里的西藏公安边防总队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和执勤业务科官兵担负着口岸的边境防控和边防检查任务。

  地震来临时,边检官兵和群众都深切感觉到了死亡的威胁。吉隆边检站监护中队官兵一边迅速组织救援,安置受灾群众,一边用卫星电话与外界联系,请求外部救援力量支持。

  当所有受灾群众乘坐直升机陆续转移出灾区后,吉隆边检站却接到了继续坚守的命令。

  “国门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坚守国门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只要中央、国务院没有下令关闭国门,哪怕是死,我们也必须守在这里!”尕麻旦增政委向“孤岛”中的官兵下达了死命令。

  此时,受余震影响,吉隆口岸通讯、电力依然全部中断,大量落石仍在不断从口岸四周的山体滑落,营区附近山体裂痕加大,若再遭遇较大余震,山体随时可能垮塌。留守官兵的相对“安全区域”被不断缩小,仅有数百平方米,他们只能住在临时搭建的3顶帐篷里。

  4月29日下午17时,吉隆边检站根据指令将要分批组织转移,只留下21名官兵继续坚守国门。得知这一情况,尽管大家都知道如果在这个时候选择留下,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但全体官兵却纷纷申请留下坚守。“必须服从命令,我念到名字的留下,其他人员全部撤离。”

  事后,中队长王忠祥告诉记者,当时他和队长确定留守人员名单时是根据工作岗位要求、是否结婚有孩子、是否是独生子女以及家庭状况等情况全方位考虑的,留下来的大多都是结婚有后、有兄弟姐妹、家庭负担不是很重的官兵。

  念完名单后,监护中队指导员熊英杰对留守的官兵说:“兄弟们,我知道留下来的危险,但即使我们遭遇不测,家人、战友也会为我们自豪,马上最后一班直升机就要离开口岸了,给大家15分钟时间,大家把最后想对父母和家人说的话写下来,让撤离的战友带回去,如果我们不在了,让战友们帮忙转交到家人手中。”

  15分钟,有的官兵感觉有和家人说不完的话;15分钟,有的官兵还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心声;15分钟,还有的官兵连笔和纸都没有找到,只能从别人写过的纸上撕下一片匆忙留言……就这样写在碎纸片上的只言片语,成为战士们留给家人最宝贵的礼物。

  4月29日下午1820分,最后一架陆航直升机腾空而起,运走了撤离的最后一批边防官兵。

  留守的21名勇士整齐列队,朝着盘旋的飞机,庄严地敬了个军礼。

  12天后,吉隆县吉隆镇通往热索桥口岸的216国道终于被打通。20天后,留守的勇士凯旋。

  换防后的监护中队排长丁在成在回忆时说:“当时也有过徘徊,也很害怕。如果自己真的牺牲了,年迈的父母谁来照顾?可穿了这身军装,就要担起这个责任,如此抉择,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