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片冰心在玉壶
——记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西安市户县苍游司法所女所长刘利娟
她用柔弱的双肩、坚实的脚步,换来了群众安乐,换来了百姓笑脸。苦、累,她一肩担了下来,无怨无悔。她就是陕西省户县苍游司法所女所长刘利娟。
她十几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先后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调解员”“全省十佳司法助理员”“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西安市第三届十大平安卫士”等荣誉称号。
倾心竭力的“碎女子”
2009年,秦岭脚下,盛夏八月,刘利娟调任户县苍游司法所所长。接下来的1个多月时间,她便用双脚丈量了全镇的20个村110个村民小组,并将各类矛盾纠纷写成调查报告。然后,又健全了20多项工作制度,按照省级规范化标准,对所里进行了全面改造。
司法所的大门敞开了,可是,有些群众有矛盾、有纠纷,仍然找政府。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刘利娟主动把那些难缠的事揽了下来。
60多岁的闫老汉只有两个闺女,为养老,给大女儿招了上门女婿,不成想这小两口对父母不孝顺。无奈又给二女儿招了个女婿,他们倒是对老人悉心照料。可是,村里按照当地“上门女婿只能招一个”的习俗,就是不给老汉二女婿和孩子分地。闫老汉想不通,三番五次找领导,大喊大闹,要讨个说法。
刘利娟知道后,先设法平息闫老汉情绪,接着又是找村干部、找村民代表,挨家挨户到群众家去做工作。刘利娟跑了1个多星期,逐户逐人讲法律、讲政策,讲情理。就这样,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终于得到圆满解决,闫老汉一家感恩不尽。
随后,刘利娟又处理和成功平息了镇上93岁高龄老人的赡养纠纷、两户村民因排水的打架事件以及相邻村庄为争夺4亩地的归属而发生的群体性械斗等事件,并帮助一些群众解决了生活上的实际问题。
这下,老百姓一看,司法所在关键时候能揽事,也能办事,逐渐来找她商量大事小情的人便多了起来。偶尔闲暇之余,刘利娟就想,自己面对的是老百姓,既要帮他们化解矛盾,更要帮他们减少矛盾的发生。为此,她结合具体案例,印制了通俗易懂的普法宣传册,走到田间地头,发给群众,给他们讲法律、讲谦让……有时还打趣给村民们计算闹矛盾的成本,讲得村民们直点头。
慢慢地,刘利娟成了当地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络员”,小小的司法所也成了政府了解民意和百姓了解政策的“联络站”。
坚磐如山的“女汉子”
群众利益无小事,面对危险,她每每挺身而出,用智慧、胆识和技巧,一次次将恶性事件化解在萌芽。
在基层走访中,不免要与情绪激动的群众打交道。曾经,两村民因建房发生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眼看一场恶性事件随时都会发生。当时碰巧刘利娟到该村走访,获知这个情况后,她飞速赶到现场,及时制止了事态。
在农村,分配土地是件大事情。辖区有个村,3年都没有调整土地,群众意见很大,他们多次找村里要求分地,可是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2013年9月,该村200多名群众手持棍棒,围堵村主任家。得知情况,刘利娟及时赶到村里,调解矛盾。当天晚上,她组织召开了村里班子会议,群众代表、党员代表参与商讨,订出解决方案。次日早上,张榜公布,并在村主任家门口现场办公。
谁知方案公布后,矛盾又来了,遭到其他几个村民小组的围攻。原来,这个村有7个村民小组,有的小组地多人少,有的小组人多地少,所以又出现了“有的要求全村打乱平均分配,有的要求各组分各组土地”的分歧。无奈之下她和村干部又一个村民小组一个村民小组解决问题,经过20多天昼夜不停的工作,终于成功分配7个小组承包地,妥善处理了矛盾。
情系百姓的“辣妹子”
处民间纠纷,是磨破嘴跑断腿的苦差。可刘利娟作为一名公平公正的“调解员”,以保护一方平安为己任,用情和法为百姓做好每件事。
2014年3月的一天,苍游司法所接到紧急电话,镇里一家砖厂发生一起女工受伤事件。刘利娟立刻赶到事发地点,第一时间查看女工伤情,并将其送往医院进行包扎救治。
原来,该女工在务工过程中,左手无名指不慎被割破,所幸只是皮外伤。但因女工是彝族,语言沟通有障碍,致使女工一行17人与砖厂发生冲突对峙。了解了事发情况,刘利娟同砖厂老板进行了耐心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当天下午,她得知女工一行17人从老家带来的经费已经花光,身无分文,并因工伤事件已和老板闹翻,当晚连立足之地都没有,她便又联系县民政救助站,解决了女工一行17人500多元的交通费。
经过一天一夜的处理,砖厂老板最终同意放弃受伤女工一行人之前的借债2200元,并支付女工医疗费、营养费等各种费用2000元,该赔偿纠纷案件最终得到圆满解决。虽然语言不通,但女工一行临走时在车站对刘利娟齐齐鞠躬表示感谢的场景,让人们为之动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