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纪念
阳光沐浴下的生命总是让人紧紧留恋,但岁月同样藏着冷酷、歹毒的一面,毫不留情地把那些积淀了一生精神财富的法学家和学者从我们身旁拽走,韩德培、马克昌、沈宗灵、蔡定剑、陈桂明、邓正来、伯尔曼、德沃金等,纷纷离我们而去。每一次大师弃世的消息传来,作为一名法科学子,我心中充满了深深的不舍和无尽的哀伤。
我无缘成为大师们的入室弟子,没有得到大师耳提面命的机缘,因为这样的机会太少了,有幸当面聆听大师教诲的弟子太少太少。但是,我们无不是读着大师们的作品成长起来的,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大师们的学术恩泽。徜徉在大师们修筑的学术园圃中,捧读着他们的经典著作,我们从懵懂无知到叩门入室,从略知皮毛到渐入肯綮,一步步推开知识的大门,找到真理的路径。
大师走了,每一次听到这样的讯息我都情绪消沉、内心悲伤。我没有机会追忆那些感人至深的受教细节,无缘重温那情真意切的谆谆教导,也难以写出耳濡目染于大师座前的纪念性文章。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书架上悄悄地取下大师的作品,轻轻地拂拭,慢慢地展开,品读他们的经典著作,回望他们的学术经历,在阅读中追忆一位又一位大师的思想和风范……
韩德培教授以99岁的高龄于2009年溘然长逝。我在1998年参加法律自学考试时,《国际法》曾绊了我一跤,补考了一次,所以对这门课程心存祛畏。虽然这十几年我关注的一直是刑法、刑诉法,国际法的知识已渐渐淡出脑海,但听到韩先生逝去的消息,还是从同事那里借来一本先生的《国际私法》,一边阅读网上的纪念文章,一边慢慢地浏览这本影响深远的学术名著。唯有阅读,才让我的送别深沉而持久。
2011年6月22日,听到马克昌老师仙逝的消息,我木然良久,慢慢找出书架上他的《犯罪通论》,黑色的书名、白色的封底,黑白相衬如同追思者送上的挽幛。那是我阅读的第一本刑法学专著,曾经带给我很多思想上的启迪和工作中的帮助。虽然近年来因为刑法一再修订我已较少翻阅它,其中的有些观点我个人也不再赞同,转而阅读其他刑法学著作,但听到马老师隐然逝去的消息,我还是不由自主地重新在书架底层翻出那本影响了一代法科学子的《犯罪通论》,细细地阅读了一些章节,重温犯罪构成、犯罪形态等论述,回味初学法律时那些让人刻骨铭心的岁月。
沈宗灵先生2012年2月16日离开了我们,带着深深的忧伤,我找出书架上收藏的沈老师的《法学基础理论》。那是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1994年第14次印刷的一个版本,淡绿的封皮,虽然纸张不是很好,印刷技术比起现在要差很多,但那本书我曾经翻阅了很多遍。我是读了他的这本法理学著作,才知道法律的本质是什么、从事司法工作的我应当做什么。这本书中我画了很多蓝色、红色的线条,空白处写了很多夹注,重读这本书,隐约现出自己青涩的影子,也仿佛看到了沈老师慈祥的笑容,听到他娓娓的声音。
2010年11月22日,年仅55岁的宪政研究先驱蔡定剑猝然离世,让所有关注宪政、关心蔡老师病情的人心中一沉。蔡老师刚刚走到了生命的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他的许多宪政理想和学术成果还没有来得及记载下来,生命就戛然而止在景色绚烂的半道。带着无尽的追思,我专门网购了蔡先生的著作《民主是一种现代生活》,细细品读先生火热的宪政理想,回味“宪政民主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子规啼血般的呐喊。
蔡教授去世仅仅5天,2010年11月27日,著名学者陈桂明教授突然离世,年仅50岁。桂明老师生前一直担任《中国法学》主编,找来几本陈老师主编的《中国法学》杂志重新翻阅。也许陈老师就审读过其中的几篇稿子,那上面也许还留着陈老师淡淡的体温和专注的学术情感,翻一翻过去的杂志,我感到老师50岁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异常丰润。
2013年1月24日,邓正来教授猝然离世的消息出现在各大媒体。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让我一时发蒙。57岁的学术黄金期怎么就突然中断呢?从正来老师那里,我知道了博登海默,知道了哈耶克,也反复读过他的《中国法学向何处去》。老实说,他的思维跳跃、句式冗长的文风我不喜欢,但他的译著和自著在开拓视野、启迪思想方法确实令人钦叹。我再读了一遍《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发现许多振聋发聩的观点仍没有过时。
在学术阅读中,西方法学大家为中国学子奉献了历久弥新又回味无穷的精神盛宴,他们对中国法治的启蒙与发展功不可没。2007年11月14日,美国著名法学家伯尔曼在纽约溘然长逝。他的“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的论断是我最早抄录又时时引用的法学格言。我专门找出他的《法律与宗教》重新研读,这本暗红色封皮的小册子篇幅虽短,阐述的思想却博大精深,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的影响意义深远。重新读一次,又一次带来新的感悟与启迪。2013年2月14日,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德沃金先生走过81年的人生风雨后,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他的《认真对待权利》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写给美国人的,但对权利意识日渐觉醒的中国人,德沃金的影响至为深远,他的观点已成为当代中国权利言论的标志性口号。
一个又一个大师走了,留下了无穷的精神财富、丰沛的学术宝藏和学子们无尽的追思。我用阅读他们作品的方式纪念他们,虽然他们的身体已经消逝,但学术成就得到了传承,思想做到了恒久,大师的精神真正做到了不朽。阅读,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
版权的力量
作者:中国版权协会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以版权保护为主题,论述了在新媒体和大数据的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版权保护工作,介绍了各类媒体在此领域的实践和思考,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出版价值。本书的作者来自互联网行业、电视媒体、手机媒体等领域,也包括多位知名作家。
法律调整
作者:黄建武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较为系统地、以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法律现实问题。全书以利益和行为为核心,分析了法在社会中的运行过程,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的能量与机制,各种社会因素对法律运作的制约,法律改造社会的作用与局限,对法律作用结果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并对法的本质、法律行为概念等有争议的问题阐发了新的观点,对研究法社会学的研究生具有较重要的指导作用。
民商法实务精要
作者:高杉峻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5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从公号已发布的文章中精选结集,通过读者的阅读量和评价来筛选稿件,内容全部是一线法官和律师所写的民商事法律实务,涉及基础实务技能、债与合同、物权与担保、公司法、金融法等领域。这些稿件由于都是经验丰富的一线实务人员所写,又经过微信公号的发布得到了用户群体的阅读检验,堪称法律实务的干货和硬货,具有极强的实践指导性和用户口碑。
法政治学要义
作者:蒋德海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0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关于法政治学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教材,共分17章,内容包括:政治学、法学和法政治学的概念;政府公信力及其打造;民主政治和公德建设;民主政治要超越“官德”传统;民主政治和监督法治;协商民主及其完善;司法公信和政治文明;宪法法治和宪法;深层次反腐和民主建设;“中国式民主”要纳入民主的轨道;顶层设计:从民主参与到共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