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房被淹生怨气 调解找回邻里情

  近日,北京市延庆县白泉街道某社区发生了一起邻里纠纷,楼上漏水,导致楼下婚房被淹,邻里间僵持不下,甚至大打出手。经过县司法局调解员的耐心调解,两家人握手言和,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楼上漏水引邻里纷争

  201312月的一天,王蒙然(化名)回到刚刚花了10多万装修好的新房时,却看见天花板大片脱落,地板被淹得一塌糊涂,墙皮被泡花了,卧室里崭新的婚床也被泡得变了形。王蒙然的儿子婚期将近,现在却发生了这样的事,让他不知所措。经检查发现是楼上邻居李兰梅(化名)家漏水了,王蒙然便找到了李兰梅,李兰梅当场同意赔偿,并许诺对房屋重新进行装修。

  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装修队迟迟未出现,楼上的李兰梅也没有露面。王蒙然再次找李兰梅理论,双方的矛盾在争吵中升级,王蒙然甚至要对李兰梅大打出手,并扬言要将她告到法院。

  二人的争吵,影响了居民们的正常生活和休息,社区调解员小刘闻讯赶来规劝,小刘一边了解情况,一边联系了百泉街道司法所对案件进行调解。 

“背靠背”调解缓解矛盾

  百泉街道司法所所长沈丽丽了解了事情的经过,首先安抚双方的情绪,第一时间带领调解员小王到双方住所进行实地调查。同时向社区调解员和居委会主任了解两家人之前的关系。鉴于双方原本关系很融洽,沈丽丽和小王决定用法理疏导双方的情绪,使双方的态度缓和,让纠纷在街道就得到化解。

  沈丽丽和小王采取了“背靠背”式调解法。沈丽丽将王蒙然请到自己的办公室进行调解。同时,以案释法,为王蒙然讲解了社区老李与老张、老刘与老闫家纠纷调解的案例。

  与此同时,小王耐心地给李兰梅摆法条、讲道理,让她明白作为侵权主体有义务赔偿对方的全部损失,如果不积极承担,必然会带来一场耗时又费力的诉讼。听了调解员的话,李兰梅同意立即联系装修队,对王蒙然的房子损坏部分进行装修,对于家具、灯具等的破损也愿意照价赔偿,一切全听王蒙然的意见。于是,双方签订了书面协议,李兰梅还当场给王蒙然道了歉。

终化干戈为玉帛

  然而,好景不长,装修过程中又出现了问题。一天,王蒙然家客厅里刚刚装好的吊灯从天花板上掉下来砸坏了茶几,王蒙然便打电话联系到李兰梅要求重新购买茶几和吊灯,而李兰梅却认为,一切都按照王蒙然的要求做了,这个应该找装灯的人赔偿。

  第二天一早,王蒙然就打电话把情况告诉了沈丽丽,要求李兰梅直接给他钱,他自己请人装修。沈丽丽知道后,顾不上送孩子上学,将孩子托送给邻居,骑车径直赶到王蒙然家。在现场,双方你推我搡,你一言我一语,都不愿意承担责任。

  双方的关系再次陷入僵局,为了避免装修过程中双方再次产生矛盾,引发纠纷,沈丽丽建议李兰梅一次性赔偿王蒙然剩余的装修费,以及重新购买灯具和损坏家具的费用。经过沈丽丽的努力,二人均做出了让步,达成调解协议,李兰梅一次性赔偿王蒙然4500元,用于重新购买吊灯、茶几等家具及剩余装修费用。

  事后,沈丽丽还不忘联系王蒙然询问情况,王蒙然说:“我们家现在都装修好了,和楼上的关系又和好如初了。”工作中,沈丽丽总是对居民们说:“邻里之间那点儿事,有纠纷就找调委会,若双方撕破脸皮,对簿公堂,不仅伤了和气,还费时费力不利于社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