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大学连读不能回避公平问题
据媒体报道,日前召开的北京市东城区综合改革推进部署会透露,东城区正在申请教育改革创新实验区,一旦获批,东城将在区域内遴选2至3所示范高中与高校牵手,约计9对,约涉及21校次启动“5+2”直培机制。所谓“5+2”则是学生在高中期间学习5年,大学期间学习2年。
高中大学连读,北京东城区的学生们固然欢欣鼓舞,但其他地区则是一片哗然。
高中大学连读在国外早有实行,被称为“高中快跑”,旨在为有独特个性学习要求的学生,针对其学习潜力、未来大学专业走向,精心规划,让学生的学习更实际化和实效化。但是我国是否适合照搬此项创举?我国人口众多,教育资源一直处于匮乏状态,如此才有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在大家都在为“抢不到”“如何抢”发愁时,有些人却能不用抢而轻松拥有,怎能不惹人嫉恨?同时,在国外大学里一直实行“易进难出”,能进大学却不一定能拿学位,而我国的大学教育现状却是“难进易出”,截然相反的教育模式,显然不能照搬教育方法。
在我国实行高中大学连读,不仅挤占了教育机会,或许也让那些本应优秀的学生丧失目标,过早地放松自己,反正迈出大学校门并不是件难事。因此,高中大学连读并不是一招教育好棋,却可能动摇教育公平的根本,可能让那些本应优秀的学生们变成新型“伤仲永”而陨落。
高中大学连读对学生和家长的诱惑不可谓不大,那么是否会滋生新一轮的教育腐败?选拔的方法、制度的透明、监督的跟进等等,都将成为高中大学连读的问题。何等学生能成为“部分学生”?此等特殊教育是否成为又一轮的特权教育?因此衍生暗箱操作,基本已成必然,那么,高中大学连读不再是挑选个性学生,而是金钱权力的战场。最终受伤的只能是众多普通学子,只能是教育公平那杆秤。
教育的改革应立足于国情,立足教育公平的根本,否则就是乱改,只能得来民众的吐槽。改革关系着每一个人,理应征询民众的意见,不能任由领导们一次参观学习拍脑袋决策,实行僵硬的拿来主义。“拿来”未尝不可,但应经过民众意见,合理改革,让其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需要,如此才不会让好政策变成坏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