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昌平区司法局创新举措助力法制宣传

2015年,全国“六五”普法进入了最后一个年头。在过去的一年里,北京市昌平区不断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先后开展了“十佳守法家庭”“法德之星”“普法名嘴”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亮点纷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昌平区司法局先后荣获北京市第二届青少年法治文艺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称号。

“模拟法庭”遍布农村社区

为了充分发挥“模拟法庭”在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中的以案释法作用,昌平区充分利用中国政法大学资源,成立了昌平区“模拟法庭”普法志愿者服务队。

2014430日,在昌平区“模拟法庭”普法志愿者服务队的授旗仪式上,全区83所中小学校主管德育副校长现场观摩了一场程序规范、内容翔实的未成年人犯罪庭审实录。527日,“模拟法庭”普法志愿者服务队,又深入到十三陵镇举办了“模拟法庭”进农村(社区)活动,用庭审记录的方式讲述了一起由老年人赡养引起的不动产纠纷案件,为百姓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

自“模拟法庭”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已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军营开展“模拟法庭”100余场次。

普法微电影寓教于乐

2014年,为了让老百姓能够在休闲娱乐之余学到法律知识,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区司法局投资30万元,组织专业力量拍摄了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谐家园平安人生、做讲法制守秩序的好市民等10条普法公益广告和《看不见的黑手》《父亲的遗嘱》《母亲的呼唤》《假离婚的悲剧》《违法讨薪酿恶果》《群租房危害大》《网游将少年引入歧途》等8集普法微电影。

同时,还将以上普法微电影和公益广告在法制网、首都政法网、昌平电视台进行循环播放,并刻制了3万张光盘进行发放。

为了与网民和全区百姓进行沟通互动,2014123日,昌平区在全市率先开通了“法治昌平”官方微信公众平台,定期发布文字、图片、语音、视频、图文消息等内容,为提高全区干部群众的法律素质提供了更加广阔和立体的平台。

“法德讲堂”“普法名嘴”

掀学法热潮

20145月,以“公民日常生活中如何以道德为基础、法律为底线,加强道德修养和法律素质”为主题的“法德第一课”正式开讲,半年之内全区共开展“法德讲堂”活动超过500次。

除此之外,昌平区还举办了“法律与道德”知识竞答活动,涵盖了《刑法》《民法》《民事诉讼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水污染防治法》等40余部法律法规,全区各单位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竞答,居民热情高涨,参与答题人数达3万余人。

“普法名嘴”作为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骨干,发挥着不可小视的作用。2014年,昌平区开展了“普法名嘴”选拔活动,全区千余名法制宣传骨干报名参加了基层选拔。

在活动过程中,8岁的小朋友和80多岁的老先生同台说法,“普法名嘴”们用具体生动的事例讲述了发生在身边的学法用法故事和体会。

“青春船长”开启“法制校园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昌平区结合青少年法治宣传月在全区开展了“法制校园行”活动。编印制作了5000套以“防灾避险”“美丽心灵”“平安校园”等为主题的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连环画;刻录了以《交通安全法》《防火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宣传漫画和动画片普法光盘1万张,发放到全区各中小学校。

2014925日,昌平区在雨竹流动人口子弟学校举办了“青春船长法治起航”送法进校园活动,青春船长为学生们讲解了生动形象的小案例和法律知识,活动结束后,孩子们纷纷表示:喜欢听法治小案例,有趣又能学到法律知识,以后一定好好学习,遵守法律,做一名讲法制守秩序的好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