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生不愧“法律人”
——追记湖南省桂东县人民法院院长钟江武
“心香一瓣,热泪两行。英年早逝,万人何赎!”这是90高龄的湖南省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离休干部、1946年北大毕业生漆添鸿含泪写下的挽联。漆老祭奠的是英年早逝的湖南桂东县人民法院院长钟江武。
如今,“专家型法官”“泥腿子院长”“公正不阿”“忠于法律”……成了钟江武的代名词。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成为先进单位。”郴州市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陈安军如是评价。
2014年度湖南省社会综治考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桂东县人民法院全省第二;2014年该院案件执行率高达94.18%,超出全市平均执行率24个百分点;该院先后荣获“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单位”“全省法院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省法院数字法院系统运用先进单位”以及“全市文明标兵单位”等荣誉称号。
看过钟江武的相关事迹,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批示:“钟江武同志系列报道生动感人,充分体现了基层法官坚持法治信仰、廉洁司法、司法为民,维护公平正义的良好形象。”
但遗憾的是,年仅41岁的钟江武因患淋巴癌医治无效,于2014年8月31日病逝。这一天距离他从北大法律系毕业、进入郴州法院工作仅仅17年。
“泥腿子”院长
山道弯弯,一路颠簸。记者一行从郴州到桂东足足走了3个多小时。
桂东地处湘东南,独特的地理和民族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方言和风俗习惯。这里民风淳朴,人情味较浓,但是群众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对法律语言的理解能力普遍较差。
2012年8月,钟江武被任命为桂东县人民法院院长。第一次下乡走访,他就发现,语言成了他和老百姓沟通的障碍。方言,他听不明白,他的普通话,村民们也是一头雾水。
如何使当地老百姓能够理解和接受枯燥、抽象的法律语言?如何改变群众的“熟人社会”思维模式,让人民群众在具体个案中感受到法律的严肃和公正?
“用群众语言办案、借助群众力量办案、到群众家门口办案”,是钟江武对全院干部、法官提出的一个基本要求。
此后,只要有时间,钟江武便会到当地的村村寨寨“走亲戚”,聊家常,讲法律,学方言。“嗯要介(不要急)”“呶文(谢谢)”,短短时间,他从最初手舞足蹈地边比画边聊,到最后,学会了一口纯正的桂东话。
为了方便干警学习方言,钟江武指导政工室编制小册子《桂东话集成》,人手一册。许多当地谚语、歇后语,在小册子中都有解释。 2014年1月10日,钟江武来到桂东县大塘镇春风村调处一起兄弟姊妹间遗产继承纠纷。他来到老大家,也叫来了其他两个兄弟和作为原告的妹妹。老大连忙递上当地冬天的取暖火笼,他收下了。只烤了一会儿,钟江武又将火笼让给了别人,这一个细微的动作,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宾主间谦让火笼,是当地的民俗。
“这个干部,懂(当地人的)规矩。”当事人这样评价钟江武。
“坐下来后,钟院长跟大家说的是当地方言俚语,话里却是大家伙都明白的道理,仔细一琢磨,原来这就是法律。”陪同钟江武一起参加该次巡回法庭开庭的桂东县法院法官小余介绍,真没想到,“钟院长用当地百姓熟悉的方言、谚语讲法释理,硬是把原被告说得口服心服”。被告方分别对自己的行为表示懊悔,一家人重归于好。
此外,在钟江武的亲自主导下,桂东县法院在边远乡镇设立“审判联络室”,聘请乡镇司法员、人民调解员、村组干部、老党员等担任“审判联络员”。现在已经建起两个法庭、6个审判联络室、29个审判联络点、92名审判联络员——“庭、室、点、员”四位一体审判联络网络遍布全县。
白坪村是桂东法院驻点扶贫村。村里的新小学是在钟江武的支持下建好的。村里13岁的孤儿春凤也是钟江武院长“一帮一”的资助对象。村里发展经济无门,钟江武组织送来8000株油茶苗。村支书骆声宏统计,两年间,钟江武先后30多次到村里“走亲戚”,常常是一身雨水满腿泥,群众亲切地称他为“泥腿子院长”。
专家型法官
1997年钟江武从北大毕业后,分配到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他先后在助理审判员、中院办公室(研究室)主任、政治部副主任及宣传教育科科长、民事审判三庭庭长等岗位上历练。
郴州中院干警许素萍找出2010年11月中院案件质效报表说:“中院规定每位庭长一年需办理6个案子,钟江武两个月就完成了这个数。他担任民三庭庭长两年两个月,办理案件51件,调解35件,调解率达到68%,案件息诉率达到95%。他参与办案272件,这意味着每两天要参与一起案件的办理。他是庭长中办案数量最多的人。”
“他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深得当事人的好评和同事们的敬重。”郴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戴陈峰曾经跟钟江武在同一庭室共事,他对钟庭长的工作作风和专业功底尤其佩服。
回忆起1999年11月那次和钟江武出差的经历,戴陈峰至今唏嘘。
彼时,买卖双方因发货问题出现纠纷,各执一词。时任郴州中院民二庭庭长刘军也感棘手。“双方都拿不出有力的证据,必须到实地调查,不能听一面之词。”钟江武态度坚决。
“可是争议标的物远在广西河池,路途远,路不好走,不安全。”
“交给我吧。”在钟江武的坚持下,庭长同意他和戴陈峰一起去广西调查取证。
千里迢迢,两名法官辗转找到了这批货物,时近中午,问询的内容也了解得差不多了,此时,随后赶到的另一方当事人提出想在法官的主持下和对方和解。
急于赶路的戴陈峰给钟江武使了个不情愿的眼色。
可钟江武没有理会:“能调解是好事,我们听听也好。”
两三个小时过去了,双方也没调解成,耽误了火车,两人只好赶汽车到县城,再换车到市里乘晚上的火车。
在颠簸中,戴陈峰睡着了,醒来时却发现自己躺在车厢地板上。跌跌撞撞地下了车,戴陈峰才知道是出了严重的车祸。此时,钟江武也找了过来。
看着一片狼藉的事故现场,两人相互搀扶着搭了一辆农用三轮车,总算赶上了当晚的火车。
“由于我们调查得仔细、证据充分,第二次开庭很顺利,案子很快就结了。”戴陈峰再次认识到司法审判中,专业调查的必要和客观证据的力量。
“一个清正廉洁的法官,一定能身体力行促进司法公正,不断向社会传递司法正能量,进而提高司法公信力。”这是钟江武公开发表的文章中的“摘句”,事实上,他始终也是在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
钟江武的专业功底也让桂东县法院的同事们敬佩。
钟江武到桂东上任后短短一个多星期,就指导政工室的同志起草制订20项管理制度;审管办在两周之内建立全套审判质量、审判效率、审判流程、审判绩效管理考核体系。
“当时接到这个任务,我头一下子蒙了。”桂东县法院政工室雷动和审管办小刘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对于我们来说,根本就不可能完成”。
“这时,钟院长拿出厚厚一本《法院制度汇编》和‘全省法院审判信息流程管理系统’字样的软件光盘,我们眼前一亮。”小雷告诉记者,原来这本汇编是钟院长在郴州市中级法院担任政治部副主任期间编写的,共300多页,汇聚了67项法院的制度、规定,而系统软件则是全国一线城市法院才刚刚着手试行的电脑网络化管理平台。
很快,一系列先进的管理制度和一套标准化、网络化、规范化的审判信息流程管理操作系统在桂东法院推行。
纯粹的法律人
“只有法律成为全体人民的信仰,一个国家才有希望。”钟江武生前曾多次告诫下属,或与同道交流,“特别是法律人,要时刻记得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他认为,只有做到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才能使人们敬畏法律。他要求充分利用巡回法庭进行及时的法律宣传和法制教育。
“钟院长,公诉方认为几名被告人的非法狩猎与非法持枪属牵连犯罪,应当择一重罪,以‘非法狩猎罪’追究两人的刑事责任。我觉得这样认定有问题,可又拿不准。”桂东县法院负责刑事审判工作的胡剑联法官把案卷递给钟江武。
钟江武认真看完案卷后表示:“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案件,应该是两个罪名,不符合牵连犯的特征和构成要件。”
胡剑联心里有了底。
“别急,罪与非罪的事一定要慎重,不能这么草率。这个案子应该让审委会成员充分发表意见。”
审委会上,有人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提出:“检察院已按牵连罪指控,也没有太大的问题,咱们改成两个罪名数罪并罚,被告人肯定不服,弄不好检察院又得抗诉,这不两头受气嘛……”
“公正是法律的底线,不能因为怕上诉、怕抗诉就妥协,这是原则问题。”钟江武坚持。
最终审委会作出决定,应当以两个罪名对被告人数罪并罚。判决后,4名被告人不服,提起上诉;同时,检察院也提起抗诉。最终,郴州中院经审理,维持原判。
借助这个案子,桂东县法院通过巡回开庭、印发法律宣传册、挨家挨户地走访宣传法律等方式,当地老百姓改变了千年打鸟的传统,纷纷交出家中的猎枪和网捕工具。
此外,作为法律人,他对一切蔑视法律的行为是“绝不姑息”。
2013年8月1日,桂东县大塘镇65岁的扶老汉跑到法院哭诉,其女儿前年在广东东莞遭遇车祸去世,法院判决肇事司机赔偿的43万元被其女婿方某拿到手后,一分钱都不给两位老人。老人在法院起诉女婿的官司已经胜诉,可是19.5万余元的赔偿款迟迟到不了位。如今,两位老人,女儿去了,老伴病了,医药费也没着落,甚是凄凉。
钟江武认为:“办理好这样的案件不仅是维护法律尊严,更是对社会伦理道德的尊重和维护。”
方某以大部分赔款已用于个人花销为由,拒不履行法律义务。执行干警查到他名下仅有存款4000余元。
钟江武签下了对方某司法拘留15日的决定,并多次前去拘留所劝导方某。但司法拘留还是没能让方某敬畏法律,他叫嚣:“就是不给!”
2014年7月17日,桂东县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罪依法判处方某有期徒刑10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判决书交到方某手上,他流下了悔恨的泪。
这起案件,让当地许多人明白了抗拒法院生效判决的严重后果。
有评论员指出:“钟江武让我们看到了基层法官群体对于法治中国建设的分量。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广大基层法官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他们在每一个案子中护公平、守正义,在每一次庭审中展现出法律权威与法治精神,才能夯实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的基础,才能推动知法用法、守法信法社会氛围的形成,才能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部署落实落细,让‘法治’二字不再抽象和模糊。”
抗癌两月半
工作75天
——钟江武的最后岁月
2014年6月14日,医生妻子发现钟江武身体异常,钟被“逼进”医院检查。
2014年7月8日,钟江武被确诊为淋巴细胞癌,开始化疗。
8月13日,他从医院“请假”回到法院。
第二天,又被妻子“逼回”医院。钟江武与妻子约定:“治病要紧,工作不误。”医院成了办公室,手机成了工作热线。
8月20日,桂东法院副院长罗启龙赴郴州市开会,散会后拨通钟江武电话,准备赴医院汇报工作,电话那头回应:“我正开车在去桂东的路上。”
8月27日,罗启龙再赴医院向钟江武汇报工作两个多小时。
8月29日,桂东县委政法委书记黄柱中赴市医院,与钟江武又谈了两个多小时工作。
8月31日,钟江武叔叔托同事给小春凤送去新学期的学费。
这一天,新建的白坪金兰联办小学投入使用。
此时,病床上的钟江武,连续输液19个小时,开始出现并发症,持续低烧,血小板严重偏低。
中午,郴州中院干警刘欣明得知血站缺乏钟江武需要的A型血浆的消息,搁下碗筷就往郴州血站跑,他是A型血。
妻子告诉急需救命血浆的钟江武:中院同事刘欣明愿意献血。
“不能用明哥的血,他都50多岁的人了。”钟江武的声音虚弱。
17时,钟江武拨出最后一个电话,提醒同事:“关好门窗,注意防汛。”
22时30分,因病情恶化,钟江武走了,终年4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