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中院:谱写诉讼服务大文章

201311月底,随着安徽省黄山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建成于1998年,仅拥有60平方米、4个服务窗口的黄山中院审判大楼立案信访窗口退出历史舞台。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案件数量大幅跃升,群众需求多元的大背景下,设施老化陈旧、管理模式单一的黄山市立案信访窗口,已经成为制约法院工作发展的瓶颈。

窗口服务与时俱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黄山市是徽文化的发祥地,是徽商故里,要按照地域特点设计黄山法院的软硬件,注重特色法院定位。”2013年,安徽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坚在黄山调研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时指出。

为打造“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的综合性诉讼服务平台,黄山中院将除庭审以外的诉讼服务事项整合为23项功能,全部前移至诉讼服务中心“一站式”办理。目前,当事人在诉讼服务中心就可办理立案、诉前保全、申诉信访、判后答疑、查阅卷宗等事项。

着手建设诉讼服务中心时,黄山中院根植于黄山大地,深入分析黄山市及辖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特点,聘请设计专家、徽学专家,反复调研、论证,着力打造具有徽文化与法文化特色的黄山市中级法院诉讼服务中心。

走进占地1350平方米的诉讼中心,徽派气息扑面而来,以黄山风光为主题的木雕、竹雕分隔出中心办事区和休息区,大厅内,“法润黄山”为主题的大型青石浮雕与刻着“厚德、尚法、廉洁、为民”院训的铜鼎相辉映。法官誓词、警句格言与徽州老话、俚语相融合,营造着浓浓的徽文化与法文化的氛围。

黄山市古称徽州,是全国十大方言区之一,方言发音千差万别,即使是在一个县内,人们往往都无法用各自的当地方言沟通。为了让群众打一个“明白的官司”,黄山中院特意确定5名土生土长、精通一地方言的法官担任方言翻译,遇到不会讲普通话、表达能力不强的当事人,法院随时提供方言翻译服务。

黄山风景名胜享誉中外,为了给旅游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黄山中院专门为旅游诉讼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因旅游合同纠纷、旅游侵权纠纷、游客消费者权益保护等诉至法院的案件,及时指导和协调黄山、齐云山等风景区法庭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强化诉前调解、和解,对小额旅游纠纷案件采用快速方式快速解决纠纷。同时,进一步强化与消费者协会、旅游委员会对接机制,加大游客合法权益保护力度。

提供优质高效诉讼服务的同时,黄山还借助徽文化的“和合”理念,积极探索诉前纠纷化解机制。通过对乡镇司法所和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业务技能培训,使人民调解充分融合现代法治理念与传统优秀文化。

随着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黄山中院除了设置“老弱病残救助服务点”、导诉台,开设绿色服务窗口和法律援助窗口等一系列人性化的司法服务外,还注重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

整个诉讼服务中心实现WIFI全覆盖,开辟的“网上诉讼服务中心”为当事人提供网上诉讼指导、网上立案、法官约见、材料转手、案件查询、远程视频等服务。

在诉讼服务中心,只要打开手机“扫一扫”咨询台上的“二维码”,即可进入服务平台页面获取准确信息,让当事人快捷了解诉讼收费、上诉须知、申请执行须知等多项服务事项。

即使当事人足不出户,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也可以了解法院的开庭信息并约见主审法官,通过案件编号还可以随时了解案件审理情况。黄山还开通了12368电话声讯平台,为社会公众提供24小时电话诉讼服务。

为提升审判质效,黄山市两级法院打破了业务庭案件类型划分,实行专业合议庭审理同类案件与“大民事”“大刑事”审理模式相结合,由诉讼服务中心会同审判管理部门对诉讼案件进行分流、优化和调控。

2014年,黄山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省法院优秀诉讼服务中心”,成为安徽全省法院的标杆和品牌。中心建成使用以来,共提供诉讼指导服务2200人次,约见法官服务1232人次,提供法律咨询、判后答疑等1700余次,缓减免诉讼费5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