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共产党人的历史功绩
——纪念陕北省苏维埃政府、红二十七军成立80周年(三)
人民群众的支持
陕北党组织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所以陕北人民真心拥护共产党和红军。陕北人民群众对党和红军的支持力度,是全国其他根据地都没有的。
王世泰回忆:“1934年秋,子长同志率领陕北游击队与红二十六军主力开辟陕北苏区,计划把陕北苏区与南梁连成一片……当子长同志率领部队经过安定及清涧一带时,沿途人民争来欢迎‘谢青天’。我曾亲见子长同志到安定西二区孙家河时,群众来帮助红军放哨、煮饭,群众杀猪宰羊来慰劳。子长同志住的地方,窑里院里和院外都被群众挤得满满的,大家都争着来看子长,并且亲热地和他谈话。到红军排队出发时,老婆小孩都争着把带来的食品递给子长,给他塞在腰包里。过去子长同志在危难中,走到哪里哪里的人民保护他,这可说明人民对于自己的领袖——子长同志爱护的热情。”
毛泽东说:“我们刚刚到陕北,仅了解一些情况。但我看到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够巩固地坚持下来,我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是党的好干部。”
1936年东征前夕,毛泽东、周恩来、彭德怀到陕北根据地的绥德县视察,彭德怀对崔田夫和郭洪涛感慨地说:“这里群众基础比江西省兴国县好得多。”
“中央到陕北时,‘陕北根据地’(不含陕甘边根据地)约40万人口,党员2万多人。红军主力二十七军和各地游击队共8000余人。”40万人口中,青壮年约占20万人,党员2万多,不到10人就有一名党员,相当于现在的党群比例。这样高的党群比例足以说明“陕北根据地”党的工作是做的何等扎实。
1935年,敌人驻在瓦窑堡高桂滋部李少堂的一个团,被我陕北游击队和赤卫队团团包围,供应断绝,士气沮丧,处境十分困难。5月,高桂滋派一个加强营(四个连)护送一个骡马队,为被围之李少堂部补充军用物资和粮饷,同行者还有一些商人和瓦窑堡敌军官的家属。敌人由绥德出发,经清涧向瓦窑堡方向行进。他们离开清涧不久,群众就不断向地方党组织报告情况。7日,当敌人距瓦窑堡还有四五十里路的时候,遭到活动在秀延县附近的九支队的迎头痛击。敌人在九支队的阻击下,退到马家坪子住了下来。秀延县中心区区委即用鸡毛信调集中心区所属的赤卫队近万人,配合九支队将这营敌人围困在马家坪子。
虽然将敌人围困了,但是武器装备却很差。九支队只有几十个人,枪支不全,弹药不多;近万人的赤卫队基本上使用的是长矛和大刀,只能配合九支队遍山插旗,延川布置疑兵,迷惑敌人,制造声势。中心区区委写信给刘志丹,要他率领红军消灭这营敌人。在围困敌人的第三天,刘志丹率领西北红军主力赶到,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全部消灭了这营敌人,击毙敌营长等40余人,俘虏450余人,骡子二百多匹,还抓住了瓦窑堡被我围困的几名军官的太太,缴获长短枪450余支、轻机枪27挺、重机枪2挺、八二迫击炮2门、单军装2000余套、银洋2万余元、医药及器械16大箱。此战后,西北红军威名大震,群众踊跃参军,西北红军掌握了第二次反“围剿”的主动权。
而西北根据地的中心,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我党抗日战争的转折地——陕北重镇瓦窑堡,当时有国民党守军2000多人,城墙内外碉堡林立,易守难攻。根据当时红军的装备和兵力,根本无法打开。从1935年6月上旬开始,由赵通儒为总指挥的围城指挥部,带领谢绍安的红四团(150人,60支枪)和3万多群众围困瓦窑堡达3个多月之久,封锁粮、柴、水、炭、菜、瓜、果,一粒一颗不许入城,使敌人没柴炭烧,没水喝,没粮吃。9月5日夜,国民党守军只得弃城而逃,瓦窑堡得以解放。
这两类事情,在土地革命时期,只有陕北根据地才可能发生。陕北特委对地主、富农实行给出路的政策,所以陕北根据地的地主富农大都参加了革命和拥护苏维埃,他们大多数人不去帮白军打红区。白军进犯陕北根据地,没有其他根据地那么多的“还乡团”帮忙,找不到水找不到粮找不到路找不到共产党,在红军和游击队打击下,只好撤退。正是因为在陕北党实行的正确路线与政策,才得到了陕北人民的真心支持拥护,这些都是陕北根据地成熟程度的例证。有这样的人民支持,陕北根据地才能够硕果仅存。
解放战争期间,1947年4月羊马河战役后,西北野战兵团因为黄河补给线被国军空军切断,后勤保障异常困难,西北野战兵团秘密转移至瓦窑堡附近休整。胡宗南参谋长刘勘率9个旅的兵力,由蟠龙、永坪向绥德地区急进。当时,西野总部就隐藏在子长县新庄的怀抱湾,敌人在新庄的山梁上过,离我军的隐藏地方只有100多米,敌人抓到一个刚给我军带过路的老乡,询问我军的情况。当时彭德怀等我军指战员非常紧张,那个老乡胡乱给敌人指向北方,掩护了我人民解放军。我军随后攻下国民党军补给基地蟠龙,解决了我军的给养问题。
当时,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在陕北安塞县王家湾蒋为贤老汉的土窑洞里,住过57个日日夜夜。在中央机关离开王家湾当天,国民党刘勘匪军就窜进村子,司令部恰恰设在毛主席住过的窑洞里。但是,群众对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情况守口如瓶,使敌人得不到任何情报。敌人抓住蒋老汉,严刑拷打,逼问毛主席的去向,老汉斩钉截铁地说:“你问毛主席吗?他在陕北!”说完任凭敌人惨打,只字也不漏。敌人无计可施,用刀砍掉他的两个指头,蒋老汉昏过去好几次,醒过来还是那句话:“毛主席在陕北!”等敌人走后,蒋老汉发现敌人丢下一份文件,马上拾起送给了转战途中的毛主席。毛主席在转战征途中多次感慨地说:“陕北人民是真金子啊!”
沙家店战役时,粮食特别紧张,为了支援解放军消灭钟松的整编第36师,彻底粉碎国民党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佳县的老百姓把自己的口粮、来年的种子及地里没有成熟的庄稼都收割了,全部拿出来送给解放军。有的老大娘甚至自己饿昏过去,还坚持要拿出家里最后一点粮食交解放军。
正是因为所有的陕北人民,包括地主富农都支持解放军打胡宗南,胡军不管到了哪里,人民到处坚壁清野,胡军不光是聋子、瞎子,而且没有粮吃,没有水喝。以致后来,胡军所过之处,树叶及绿色庄稼,几乎全部吃光。陕北在解放战争期间,成为全国唯一的没有还乡团配合国民党军反攻倒算的根据地。所以,彭德怀才可能领导2万多解放军打败10倍于己的国民党总战略预备队胡宗南20多万大军。彭德怀在多年以后还多次感慨道:陕北的人民真是好!没有他们的无私支援,我们就不可能打败胡宗南!(未完待续)
(作者张化民,长沙税务干部学院高级工程师、禹贡学社西北根据地研究室主任;蔡功文,民主与法制时报总编辑、禹贡学社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