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旺达反腐“零容忍”
行贿15美元至少判两年
虽被联合国认定为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卢旺达2002年已步入了廉政国家行列。一名商人向官员行贿5000卢旺达法郎(约合人民币7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罚款1万卢旺达法郎。
长期以来,腐败一直是困扰许多非洲国家的顽疾。据中新社2013年11月14日报道,一项针对非洲34国进行的最新调查显示,非洲国家腐败盛行,约有三分之一的受访者承认在过去一年中曾行贿。对于各国政府的反腐表现,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不及格”。
为遏制腐败事件的高发态势,许多非洲国家纷纷出台多项反制措施。2014年11月29日,非洲中东部国家卢旺达举行了为期一周的反腐败周活动,以期提高人们对腐败危害性的认识。
据国际透明组织发布的2013年全球贪污指数显示,在54个非洲国家中,卢旺达是贪污指数最低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卢旺达的廉洁指数排到了第13名。
来自世界银行的一份报告称,早在2002年卢旺达已经步入廉政国家行列。该报告指出,从政府管理透明度、政治稳定、政府工作效率、法律法规的质量、惩治腐败的规章制度、对腐败的控制等6个方面综合考量,卢旺达已居非洲廉政国家之首。
总统带头反腐
卢旺达被联合国认定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但在反腐方面却远远走在大多数非洲国家前列。这与总统保罗·卡加梅积极推动反腐工作关系密切。
1994年,担任爱国阵线军事领导人的卡加梅带领当时被视为反政府武装的爱国阵线击败胡图族武装,结束了举世震惊的大屠杀事件。此后,由爱国阵线组成的新政府开始了民族和解后的重建工作。
2000年4月,卡加梅在议会和内阁联席会议上被推举为总统。2003年8月,卢旺达举行首次多党总统大选,卡加梅以压倒性优势当选为总统。2010年8月,卡加梅再次高票当选总统。有评论认为,卡加梅之所以连选连任,是卢旺达人对其医治屠杀创伤的认可。
自2000年4月上任以来,卡加梅对腐败实行“零容忍”。同年,在他主持下制定并出台的《关于卢旺达经济发展和消除贫困的2020远景规划》中指出,卢旺达需要一个可以担负重任的、透明的、高效的政府体系,而反腐败是国家实现良政并发展经济的基本保障。这将反腐提高到国家治理的最高层面。
在接受《卢旺达报道》采访时,卡加梅曾表示,其对腐败深恶痛绝,腐败不仅毒害政治,摧残经济,还会改变一切高尚者的生活方式,“治理腐败必须成为我们整个问责制的一部分,以保证我们办好事,搞好政治,以实现我们的目标。”他同时表示,对身边人的腐败行为绝不容忍。
自2004年起,卡加梅本人每年都会当着政府监督局局长的面填写私人财产申报表,申报个人所拥有的所有不动产和其他财产。时任卢旺达监督总局局长蒂托·鲁塔雷马拉称,卡加梅详细申报了他的全部财产,政府其他主要官员也都申报了自己本人和家庭的财产。
按照卢旺达政府的规定,一切政府官员包括军队和警察官员都必须在2004年7月之前完成私人财产申报。“我们这样做是为了保证政府高度清廉和零腐败”“任何弄虚作假,不具实申报的人都将受到惩处。”
为此,卡加梅还专门接见蒂托局长和该局主要官员,要求他们一要做出表率,二要严格执法,高效率地做好工作。
重点打击“非法致富”
据卢旺达国家监察员办公室2011年的报告数据显示,该办公室共收到4994起腐败投诉,解决3286起,996起转至其他部门处理。
卢旺达反腐行动取得的成效,主要源于其国家发展战略、完善的反腐败法律体系、高效的反腐败机构和广泛的公众参与。
2003年,卢旺达制定了遏制腐败的“非法致富罪”。这一年,卢旺达在《宪法》基础上制定了防止和制止腐败行为及相关罪行的《第23/2003号法》。该法规定,任何人的资产若显著增加却无法证明其合理合法性,应被视为犯有资产非法增加罪,视情况将被处以2至5年有期徒刑,在没收非法财产的同时处以相当于非法财产2至10倍的罚款。
卢旺达《宪法》还规定,包括总统在内的公职人员必须向申诉专员和公众申报自己拥有的财富,否则将被停职。2004年,卢旺达还加入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据了解,卢旺达建立了高效的反腐败机构以实现违法必究,其组织架构主要通过国家反腐败咨询理事会体现。该理事会由国家监察员办公室、国家检察署、最高法院、国家情报和安全局、国家警察署、地方政府部和司法部组成。目前,卢旺达正在调整,还准备将总统办公室部长、公共采购局和国家财政审计长办公室纳入其中。
其中,卢旺达国家监察员办公室是防止和惩治腐败框架中最重要的机构,它是依据卢旺达《宪法》设立的独立公共实体。另一个参与打击腐败的主要机构是卢旺达警察署,该机构设有刑事侦查部门,专门负责开展初步侦查。对于腐败行为的侦查,社区治安警务部门与公共和私营部门开展合作,形成了一个大型情报网络。
卢旺达国家监察员办公室认为,公私合作是打击腐败的成功经验,在长期的反腐斗争中争取公众支持非常重要。为了提高民众对反腐败工作的认识,国家监察员办公室开展了不少活动:比如设立年度反腐败宣传周,成立年轻人反腐败俱乐部,在中小学开展卡通比赛以教育学生认识腐败的危害等。
同时,该办公室还鼓励人们通过匿名信件或邮件举报腐败行为或提供线索,并在报纸和网站上定期公布反腐败成果和案例,起到警示作用。
对腐败“零容忍”
近日,卢旺达政府宣布将起诉涉嫌挪用公共资金的大约300名公职人员,涉案金额高达30亿卢旺达法郎(约合人民币2600多万元)。这再次表明了卡加梅重拳打击腐败的决心。
据乌干达《独立报》报道,这些由卢旺达司法部门最新公布的公职人员侵占公共资金案,涉案资金足够支付该国5000位小学教师一年的工资。卢旺达司法部长约翰逊·卜辛耶透露,300名涉案人员中的大多数为政府官员和军官。法院已经认定和公布了120多名涉案官员的名单。
同时,卡加梅对身边的亲信涉嫌腐败行为大力整治,2008年,坊间公认的总统个人亲信、总统府财务主任杰维尔·穆仁兹因涉嫌腐败被调查。一年后,穆仁兹被判处4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100万卢旺达法郎(约合人民币1400元)。卡加梅在新闻发布会上再次强调,“腐败官员必须把贪污的公款吐出来”。不久,卢旺达数名部长级高官因贪腐锒铛入狱。
而对于小贪小腐,根据卢旺达的相关法律也将受到严肃处理。据国际在线报道,在卢旺达首都主要街道、机场、边境,甚至郊区农村的土路旁,都能看见政府制作的反腐败宣传牌。只要涉及腐败行为,即使金额再小,都将受到严厉惩罚。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2014年10月因企图向交警行贿而被捕的近10人中,有些人行贿1万卢郎(约15美元),即使是这样低额的行贿也将面临最少两年刑期。
另据国际在线报道,卢旺达政府查处了南方省一名向官员行贿5000卢旺达法郎(约合人民币7元)的商人。该商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罚款1万卢旺达法郎。这起涉案金额不大的案件引起卢旺达社会各界的巨大反响,使以身试法、贪污腐化的现象急剧减少。
但此前卢旺达审计署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浪费、未经授权的支出或超额支出,仍是当前卢旺达政府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2008年,卢旺达政府的投资主管部门“卢旺达发展委员会”购买了价值3亿多卢旺达法郎的游船。但长期以来,该游船一直没有使用过,却支出了大量维修和采购新引擎的费用。
因此,有观察家指出,卢旺达反腐败立法的欠缺是腐败滋生和屡禁不绝的重要因素,比如由于严打力度不够,侵占大量资金的腐败官员在坐了几年牢之后,就可以回家继续享受巨额财富。
对此,卢旺达司法部长约翰逊·卜辛耶回应说,卢政府正在积极推进被侵占资产追缴法案的制定和实施工作,有关法案目前已被议会两院通过,一旦正式实施,将赋予司法机关在追查被占用或丢失资金方面以更大的权力,如:可以查封嫌疑人及其相关亲属或子女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