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疆与新疆长治久安”学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4年12月1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党委政法委主办,禹贡学社承办的“依法治疆与新疆长治久安”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央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商务部研究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第十师北屯市的领导就依法治疆和新疆的长治久安进行了座谈。
慎防“三股势力”
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俊清及副院长陈旭清、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唐淳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常务副市长孙新春、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姚泽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党委政法委副书记石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新疆研究室主任许建英、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博士后牛义臣、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主任赵晓谦分别发言。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院长李俊清就慎防“三股势力”(暴力恐怖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借“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加紧对我渗透问题发言,他表示:“新疆问题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在2013年9月份对中亚的访问中,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共建丝绸之路,对国际国内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用好经济带发展经济,是一项大的举措,我们要防止‘三股势力’渗透。”
李俊清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于国家开放战略大有好处,对“三股势力”不能掉以轻心,现在有些势力开始蔓延,四通八达的内外通道开放,容易为其提供便利,还会带来毒品、军火、走私等问题,他建议国家及早预防,做好顶层设计,对经济带建设不同阶段可能面临的不同问题做好预防工作,与相关国家制定好预案,确保经济带的稳定发展,协调国内外两个大局,把可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另外,我们也要练好内功,新疆这样一个在过去近百年时间里,长期遭受‘三股势力’荼毒的地区,若不能铲除‘三股势力’生存的土壤,彻底清除‘三股势力’,仅仅依靠经济发展是很难实现社会稳定的。适时调整政策,在确保各种推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措施继续实施的同时,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投入到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新疆长治久安上来,非常必要。”李俊清说。
他认为,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必须探索建立消除社会危机根源的长效机制。要将发展经济、完善市场机制、培育公民观念、合理引导宗教活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等措施组合在一起,形成综合治理力量,以实现边疆民族地区的长治久安。
“放”与“防”的平衡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唐淳风到新疆做过多次调研,曾针对新疆治理进言。
他认为,一是“民族优惠”应改为“区域优惠”。我们给予少数民族生育、升学、就职、升官、法律制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出发点是好的。但这无形中在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筑起了一道篱笆。二是尽量淡化“民族学校”。没有民族之分的情况下,各民族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成了朋友,从小就知道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和重要,经常能因民族友爱和团结互助受到表扬和奖励。那么,争当民族团结积极分子的良好愿望也可能伴随终生。三是将治安案件与暴恐行为区别开,很多对敌侦查手段要及时使用。四是“援助兴疆”应改为“发展兴疆”。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繁荣稳定,都得靠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化的工业产业和国际互助型经济的发展,新疆也不例外。只有扶持它的核心产业的发展才能保证它的长久繁荣,也只有经济的繁荣才有利于维持相对的稳定,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禹贡学社理事长邢广程对研讨会做了总结,他表示,依法治疆,怎么运用法律手段解决新疆问题;长治久安,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维护新疆的长治久安,这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新疆问题有它的特殊性,也有规律性。中央提出了新的总目标,实现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今年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问题。这是个大的战略问题,如果治理体系落后,能力不强,那恐怖势力就要得势。
“我们调研中也发现了很多问题。一是如何在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治理新疆,我们还没有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二是全面开放,沿海沿边都逐渐开放,在‘放’与‘防’之间如何进行战略平衡;三是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平衡。”邢广程认为要做好“民心工程”,让新疆民心稳定,安心守边、戍边,让少数民族的民心稳定,团结绝大部分的少数民族,以实现长治久安。“‘民心工程’是综合性的,包括语言的沟通、法律的支持。”
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姚泽金的发言主题为:反暴恐舆论战中的媒体责任。他认为反暴恐报道属于独特题材,现今中国媒体对此类报道存在很多问题,这里包括信息控制与支持报道的争议、报道过于简单化、相关报道的专业化水准不高、国内报道获得国际认同等。在西方国家,十分注重对此类报道的舆论效果作用,把其当做“心理抚摸师”,成功的反暴恐报道既可以打击极端势力,也可以成为政府很好的宣传。
他认为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如政策不清晰、专业记者少,他认为首先应在政策上予以重视,如俄国对此有专门的方略;其次是报道的记者应回归新闻本位的时效性、多样性;再次是提高记者对此类报道的专业化水准。
研讨会由《民主与法制时报》总编辑、禹贡学社秘书长蔡功文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