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网络安全事关国家治理大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依法规范网络行为。本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是继不久前在中国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之后,互联网领域又一次深入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信息传播无国界,网络空间有主权,已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共识;网络传播要有自律,才会有自由,亦是6.32亿中国网民切身体会的事实。面对发展势头迅猛的互联网,如何维护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国家治理大局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给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给社会进步注入巨大活力。50年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就做出了“地球村”的预言,经历了由于肢体的技术性延伸而日益加剧的专业化和异化以后,我们这个地球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如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地球村”成为现实,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以致让人类迎来了“信息时代”。

    1994年中国加入互联网,至今已整整20年。20年间,中国互联网突飞猛进,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20年互联网发展史证明,互联网是社会发展重要的推动力。

    期间,网络经历了“独立”到“管理”的理念变革。18年前,网络自由主义者巴洛发表“虚拟空间独立宣言”,声称网络空间永远不需要受到法律的规制和政府的管辖,早已被证明无法行通。近日在浙江乌镇召开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互通共享共治”的主题,表明网络空间法治化治理已成为世界共识。

    期间,“众声喧哗”的网络中,网络侵权、网络色情、网络泄密等违法犯罪行为频频发生,至今仍屡禁不绝。大数据时代,网民更是面临个人信息或隐私遭泄露的困扰。本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举办的首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围绕“共建网络安全,共享网络文明”,意在强化全社会网络安全风险意识。

    期间,电子商务、网络金融等一系列依托互联网的新兴行业相继崛起,一大批的企业家和网民从中获利。但也出现了假货横行、网络诈骗等危害企业与网民利益的犯罪行为。这提醒我们,网络安全与网络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维护网络安全,才能促进互联网发展,保护公民与法人的合法权益。

    期间,网络社区、社交网站、博客、微博屡屡刷新网民的言论空间,网络起到了良好的“减压阀”作用。但网络攻击、网络谣言、侵犯他人隐私的违法犯罪行为也随之出现。这表明,网络自由与其他一切形式的自由一样,都是相对的,并非毫无底线。维护网络安全,就是维护每个网民的安全,是维护人民群众网络信息合法权益的重要渠道。

    期间,互联网在国际交流与人们了解世界动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足不出户,便知世界大事”。但也应看到,网络跨国犯罪、泄露国家机密现象仍时有发生。这告诉我们,维护网络安全,就要积极参与互联网的国际对话合作,确保网络信息既自由流动又安全流动、有序流动,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实现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飞跃。

    这一系列问题表明,维护网络安全不仅是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国家战略内容,也是事关国家治理大局的重要内容,是信息时代一个国家必须处理好的重要问题。

    维护网络安全,一方面,要提高亿万网民的网络自律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另一方面,要依靠一系列网络法律法规建设。令人欣喜的是,我国现已经初步建成互联网法律体系,这为维护网络安全的国家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法治化是维护网络安全最可靠的保证。通过法治,来寻求在自由与安全之间、发展与管理之间、全球互联与网络主权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只有不断增强全民网络安全意识,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筑牢网络安全的“防火墙”,才能更好地依靠法治保障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为建设网络强国提供有力保障。